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20:22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高校学子逐步成为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反应最为敏锐的群体。社会形势和社会发展均在高校学子中留下烙印,并影响甚至改变着其人生走向,所以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课题,而深入了解对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现状,并条分缕析,寻找原因,则是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在深入分析高校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的基础上,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分析,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出促进当代高校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有效策略。 首先以对政治社会化一般理论的认识为前提,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政治知识社会化、政治倾向社会化、政治能力社会化、政治认同社会化回顾了政治社会化的起源和发展,总结了政治社会化的功能;随后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分析,了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基本倾向,从政治认识上的偏差、政治态度的矛盾、政治理想的淡漠等方面总结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问题;接着结合这些问题,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包括高校学生政治意识的未定性、高校学生的政治认知因素、高校学生的政治兴趣因素等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综合选取了通过文献法,,对前人的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览,吸取这些成果来提升本研究的起点。比较分析法,在大量的研究材料中,通过比较和分析,对各种理论和方法进行评估,选取适合本研究的方法,进而取得有信服力的成果。实证分析法,在研究中注重结合实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研究所需的第一手数据信息,从而为研究成果奠定实证基础,增强其客观性和准确性。系统研究法,将本研究的论题置于整体背景当中,将其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工程的观点进行分析,进而寻找和分析问题,得出对策。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措施,具体的措施包括:(1)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强调推进物质文明的发展、推进政治文明的建设、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推进社会文明的建设几个方面;(2)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改革高校教育的模式、拓展高校教育的内容、优化高校教育的机制、发挥教育者主体性几个方面;(3)加强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包括提升认识、构建氛围、引导参与几个方面;(4)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提高政治认知、增强政治情感、树立政治动机、培养政治信念几个方面;(5)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引导正确认识、组织三下乡活动、加强爱国教育、鼓励政治活动几个方面。 在深入分析高校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的基础上,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分析,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出促进当代高校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有效策略,因而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比较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引言12-16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 国外现状12-13
  • 2. 我国现状13-14
  • (三) 研究方法14-15
  • (四) 研究创新点15-16
  • 一、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理论分析16-19
  • (一) 政治社会化理论概述16-17
  • 1. 政治社会化的产生16
  • 2.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16-17
  • (二)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概述17-19
  • 1. 政治知识社会化17
  • 2. 政治倾向社会化17
  • 3. 政治能力社会化17-18
  • 4. 政治认同社会化18-19
  • 二、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分析19-24
  • (一)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状况19-21
  • 1. 高校学生政治社会化调查19-20
  • 2. 政治观的基本倾向20-21
  • (二)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问题21-24
  • 1. 政治认识上的偏差21-22
  • 2. 政治态度的矛盾22-23
  • 3. 政治理想不够坚定23-24
  • 三、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分析24-30
  • (一) 客观因素分析24-27
  • 1. 家庭教育的因素24
  • 2. 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24-25
  • 3. 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25-27
  • (二) 主观因素分析27-30
  • 1. 高校学生政治意识的未定性27-28
  • 2. 高校学生的政治认知28
  • 3. 高校学生的政治兴趣28-30
  • 四、 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措施30-44
  • (一) 提高政治认同30-35
  • 1. 推进物质文明的发展30
  • 2. 推进政治文明的建设30-32
  • 3. 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32-33
  • 4. 推进社会文明的建设33-35
  • (二) 优化政治教育35-37
  • 1. 改革高校教育的模式35
  • 2. 拓展高校教育的内容35-36
  • 3. 优化高校教育的机制36
  • 4. 发挥教育者主体性36-37
  • (三) 加强政治文化建设37-39
  • 1. 提升认识37-38
  • 2. 构建氛围38
  • 3. 引导参与38-39
  • (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39-41
  • 1. 提高政治认知39
  • 2. 增强政治情感39-40
  • 3. 树立政治动机40
  • 4. 培养政治信念40-41
  • (五)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41-44
  • 1. 引导正确认识41-42
  • 2. 组织三下乡活动42
  • 3. 加强爱国教育42
  •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42-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48-51
  • 后记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志;探讨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J];高教探索;2003年02期

2 陶然;;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政治人格的培育[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叶青华;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作用的认识发展[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4 宋荣,宋琴,李成军;略论科学技术决定论[J];理论月刊;2003年02期

5 白新欢;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的思考[J];理论与现代化;2003年06期

6 蒋晓丽;信息全球化时代中国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生成意义及特定原则[J];新闻界;2004年05期

7 徐艳梅;付耀霞;马洪坤;张哓辉;;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对策与措施[J];平原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徐祥运;论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及其对策[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张东升;市场经济与大学生政治文化的演变[J];青年研究;1994年02期

10 刘世丽,马莹华;当代中国青年政治社会化效果分析[J];青年研究;2001年11期



本文编号:955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55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0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