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马克思恩格斯自律观与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培育

发布时间:2017-10-05 10:3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自律观与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培育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恩格斯 自律观 大学生 网络自律


【摘要】: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和多样化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方式,但是网络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网络谣言、不良信息、暴力视频等问题充斥着互联网,给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网络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如何规范大学生网络主体的行为,培育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是当下大学生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自律问题的思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律观。他们的自律观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前人的自律思想进行了扬弃。他们将自律建立在现实的社会基础之上,并注重自律和他律的相统一。马克思恩格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强调发挥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使人在自律的过程中把握人的本质。 目前,我国网络方面的立法、管理和技术控制滞后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尽管国家不断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网络行为规范,但是,他律在人们的网络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有限。网络世界中人们的行为失范越来越多,网络本身的公开性、独立性、广泛性等特点呼唤网络自律。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智力和人力保障,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自制力薄弱、好奇心强,网络自律意识较为薄弱,极易受到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道德自律意识的培育是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引导大学生自觉地选择道德规范和准则并加以遵守,对于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形成健康的网络环境有积极意义。在引导大学生加强自律的同时,外在力量的约束同样不可缺少,相关法律、管理制度和技术控制手段也要跟上网络发展的节奏。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设和谐的网络文化。本文试图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自律观为指导,针对网路的特点和内容,分析当前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失范行为及其原因,并提出网络自律意识培育的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 自律观 大学生 网络自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引言9-17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9-10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5
  • 1. 国外研究状况10-12
  • 2. 国内研究状况12-15
  • (三) 研究方法15
  • (四)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15-17
  • 1. 研究的重点、难点15-16
  • 2. 研究创新点16-17
  • 一、马克思恩格斯自律观的来源17-28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前的西方自律思想17-24
  • 1. 古希腊时期的自律思想17-19
  • 2. 中世纪的自律思想19-20
  • 3.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自律思想20-21
  • 4.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律思想21-24
  • (二) 马克思恩格斯自律观对传统自律观的扬弃24-28
  • 1. 说明了道德自律的现实基础24-25
  • 2. 阐明了自律和他律的辩证关系25-26
  • 3. 指明了道德自律的最终目标26-28
  • 二、马克思恩格斯自律观的内容和特点28-36
  • (一) 马克思恩格斯自律观的基本内容28-31
  • 1. 以唯物史观为原则的自律28-29
  • 2. 和他律相统一的自律29-30
  • 3. 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自律30-31
  • (二) 马克思恩格斯自律观的主要特点31-36
  • 1. 体现主体自主性的自律观32-33
  • 2. 体现主体自觉性的自律观33-34
  • 3. 体现主体自为性的自律观34-35
  • 4. 体现主体选择性的自律观35-36
  • 三、网络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自律观的价值36-43
  • (一) 大学生网络自律危机37-40
  • 1. 自我约束减弱37-38
  • 2. 自我意识强化38-39
  • 3. 自我异化加剧39-40
  • (二) 虚拟世界需要强化自律意识40-43
  • 1. 网络的独立性选择主体自律41
  • 2. 网络的交互性要求主体自律41-42
  • 3. 网络的广泛性需要主体自律42
  • 4. 网络的公开性呼唤主体自律42-43
  • 四、网络文化视域下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养成43-50
  • (一) 强化自律意识教育43-46
  • 1. 引导主体对道德规范的认同44-45
  • 2. 引导主体对自身行为的立法45-46
  • 3. 引导主体对自我思想的把握46
  • (二) 道德自律外部机制的构建46-50
  • 1. 自律意识的培育离不开法制环境的保障47-48
  • 2. 自律意识的培育离不开技术控制的支撑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5-56
  • 致谢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长秋,徐婵娟,周彦;慎独:网络道德建设的理性回归[J];船山学刊;2004年02期

2 宋希仁;“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释义[J];道德与文明;2000年03期

3 王淑芹;道德的自律与他律──马恩与康德的两种不同的道德自律观[J];道德与文明;1998年04期

4 罗久;;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自律与义务概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闫钊;;对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认识的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6 李成旺;从道德自律看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伦理意义[J];河北学刊;2000年05期

7 聂沉香;网络交往主体加强个体道德自律的途径[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俞吾金;;马克思主体概念新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9 邓晓芒;;康德论道德与法的关系[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10 林兴发;试论网络社会的个体道德自律[J];理论观察;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976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76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