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汉、回、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20 10:40

  本文关键词:汉、回、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初中生 人际交往能力 父母教养方式 应对方式


【摘要】:在我国各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环境中,不同民族初中生之间的人际交往的状况,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社会适应,也影响学校和谐环境的建设。不同的民族文化、生活环境下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必然有其独有的特点。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家庭环境的重要方面,必然对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影响。已有研究表明个体采用不同应对方式也会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探讨不同民族初中生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和睦相处,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针对不同民族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展开,主要包括两个研究。研究一通过对开放式问题探明不同民族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后续探讨不同民族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奠定基础。研究二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兰州市387名有效被试,探讨汉、回、藏三个民族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的在背景变量上的差异以及三者的关系。目的在于分析影响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因素,为提高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提供一些理论指导。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汉族与回族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的各维度上显著高于藏族学生;女生倾向于交往认知,男生倾向于交往技能;城市学生、独生子女、班干部人际交往能力较农村学生、非独生子女、非班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强。 (2)汉族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偏爱被试上显著高于回族学生,藏族学生在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上显著高于汉族学生与回族学生。 (3)汉族学生比藏族与回族学生更多的选择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回族学生比汉族与藏族学生更少的选择求助,汉族群体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更容易选择发泄,藏族群体中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发泄,初二学生比初一学生表现更多的求助。 (4)父亲教养方式、母亲教养方式能很好的预测应对方式与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方式能够预测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方式在父亲教养方式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母亲教养方式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有中介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 人际交往能力 父母教养方式 应对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2.1;G7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1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11-25
  • 1.1 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11-13
  • 1.1.1 人际交往能力的概念界定11-12
  • 1.1.2 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理论12
  • 1.1.3 人际交往能力的测量12-13
  • 1.2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13-18
  • 1.2.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界定13-14
  • 1.2.2 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理论14-15
  • 1.2.3 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15-17
  • 1.2.4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17-18
  • 1.3 应对方式的研究18-21
  • 1.3.1 应对方式的概念界定18-19
  • 1.3.2 应对方式的相关理论19-20
  • 1.3.3 应对方式的分类20
  • 1.3.4 应对方式的评定20-21
  • 1.4 人际交往能力、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的民族比较研究21-22
  • 1.5 人际交往能力、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22-23
  • 1.6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构想23-24
  • 1.7 研究意义24-25
  • 2 研究一:不同民族学生人际交往质性分析25-31
  • 2.1 研究目的25
  • 2.2 研究方法25-26
  • 2.2.1 被试选择25-26
  • 2.2.2 研究工具26
  • 2.2.3 施测方式26
  • 2.3 结果分析26-30
  • 2.4 研究结论30-31
  • 3 研究二:不同民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量化研究31-59
  • 3.1 研究目的31
  • 3.2 研究方法31-33
  • 3.2.1 被试选择31
  • 3.2.2 研究工具31-33
  • 3.2.3 施测与数据处理33
  • 3.3 结果分析33-49
  • 3.3.1 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检验33-35
  • 3.3.2 汉、回、藏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的特点35-42
  • 3.3.3 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关系42-49
  • 3.4 分析与讨论49-58
  • 3.4.1 汉、回、藏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特点49-51
  • 3.4.2 汉、回、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51-53
  • 3.4.3 汉、回、藏初中生应对方式的特点53-55
  • 3.4.4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55-58
  • 3.5 研究结论58-59
  • 4 研究不足与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5
  • 中文文献(按拼音排序)60-63
  • 外文文献(按字母排序)63-65
  • 附录165-66
  • 附录266-67
  • 附录367-69
  • 附录469-71
  • 附录571-73
  • 后记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初中生·博览》有奖调查[J];初中生;2011年19期

2 ;《初中生·博览》有奖调查[J];初中生;2011年22期

3 贺子敬;;多姿多彩的初中生活[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0年05期

4 何奎莲;任俊;;破坏力与激活力带来的重大转折与重构契机——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5 霞杞;似水流年;;一生一座房[J];初中生;2011年19期

6 操雨辰;;走进初中[J];青少年日记;2010年06期

7 ;第十一届“新作文杯”全国初中生放胆作文大赛征文启事[J];新作文(初中作文指南);2011年Z2期

8 于伯霞,田宝生;初中生的分期管理[J];中小学管理;1997年12期

9 武孟玺;;依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适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1年27期

10 杨玉谨;;地震灾后青海玉树藏区中学生应对方式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异;朱卫红;;基于家庭社会支持的初中生应对方式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倪牧宇;沃建中;王福兴;;初中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宋广文;尹红峰;;在外租房农村初中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结构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咏梅;吴荣先;;初中生依恋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孙配贞;郑雪;余祖伟;;初中生感戴状况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锦;吴艳;梁海霞;;初中生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许慎;;初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赵欣;;工作应激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10 卢雪;;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道文(作者系桑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考初中生难以承受之重[N];张家界日报;2005年

2 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李s,

本文编号:1066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066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b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