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与苗族传统文化传承——以湘西苗族为例
本文关键词:人类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与苗族传统文化传承——以湘西苗族为例
【摘要】: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学校教育出现之前,家庭教育是苗族社会重要的教育形式,是传承苗族传统文化,推动苗族社会进步发展,培养和规范人们的道德意识,维护苗族地区社会和平安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学校教育出现之后,它仍是苗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功能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以湘西苗族为例分析家庭教育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方式,取得的成效,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提出加强家庭教育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对策。
【作者单位】: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项目的“苗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考察”阶段性成果之一(TZJF-2010年-038号)
【分类号】:G78
【正文快照】: 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1]。文化人类学家认为,文化传承就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个文化过程,而且是一个教育过程[2]。历史上苗族有语言无文字,民族文化的传承,主要靠人们一代代的口耳相传。这种民间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在学校教育出现之前,家庭教育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戎;试论语言社会学在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东人达;蚩尤史迹探评[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4期
3 张慧真;教育与民族认同:贵州石门坎花苗族群认同的建构[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徐桂兰;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滕星 ,杨红;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本土化阐释——山区拉祜族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张慧真;族群身份的论述:石门坎花苗知识分子的个案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郑新蓉,卓挺亚;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文字教材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梁彩花;;新桂系“特种部族教育”评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吴爱月;;侗族传统教育与文化传承[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李卫英,张霜;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差异的影响[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斐;;文化传承与认同中的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李培春;西南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邓艳红;以新基础教育引领西部农村的和谐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祁进玉;不同情景中的群体认同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罗之仁;我国民族保险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红;民办回族幼儿园教师成长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付安权;东乡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与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陆春萍;失落的声音[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彭文波;汉族、撒拉族初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章光洁;白族农村社区中的基础教育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雄鹰;回族青少年宗教价值观社会化的质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丁小斌;回族中学生的宗教世界[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金鲜华;延边朝鲜族高中理科教育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9 董玉芝;延边教育适龄人口分布变化与教育布局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10 朱翠梅;民族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D];延边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兆凯;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统[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2 蒋玉川;关于独生子女的教育——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9年04期
3 何文里;;家庭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源流;2002年09期
4 ;我该不该看儿子的日记?[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02年01期
5 本刊编辑部;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基础[J];家庭教育(中小学家长);2004年Z1期
6 彭一五;;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写给家长的两点建议[J];贵州教育;2006年09期
7 王仁刚;;谈家庭教育中值得重视的“六颗心”[J];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30期
8 马红斌;论社会干预青少年之家庭教育[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S2期
9 夏明珍;家庭教育ABC[J];学前教育;1994年03期
10 危兆盖,倪正松;育人战略:提高家教质量[J];湖南教育;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忠;;帮助孩子健康成长[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2 王亚然;;德育视角下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关威;曹雁;;家长参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康复的现状调查[A];创新·融合·共享——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史梦薇;;试析镇山村民族传统教育现状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章剑和;;爬树比数学分数重要[A];2011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玮 赵海旭 通讯员 周盼;教白领们学习怎样“读懂”孩子[N];杭州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高毅哲;中教观察:家庭教育如何补上德育“短板”[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天水市建设路第三小学 张莉;家庭教育漫谈[N];甘肃日报;2007年
4 晓松;教育孩子是一种智慧和艺术[N];天津教育报;2007年
5 ;从自然型父母向教练型家长转变[N];成都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陶春;八省市家长科学素质调查情况[N];学习时报;2009年
7 全国妇联儿童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N];中国妇女报;2010年
8 记者 周润健;天津:相邻不相识,过半孩子时常没玩伴[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记者 梁东麒;在百所学校培训万名外来工家长[N];中山日报;2010年
10 林华;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N];闽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南钢;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肖强;学校课程与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秦中应;当代湘西苗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金学官;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
6 孙东方;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海存福;西北回族民间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自斌;陈鹤琴儿童家庭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清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龚雯;进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城市适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刘建英;社会变迁条件下的家庭教育浅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姜珊珊;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程艳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晓红;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赏识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高燕;学习型家庭的理论研究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瑛;网络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62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162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