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学校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美国家庭学校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公立学校 中国基础教育 私立学校 基础教育阶段 教育形态 家长 美国 启示
【摘要】:正通过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来的交换生半个多月的接触,笔者对美国的教育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美国的家庭学校特别感兴趣。美国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而我国的基础教育课改也一直广受关注,同样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的教育形态主要还是以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为主,那么这样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新鲜血液呢?会不会同样也是我国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78
【正文快照】: 通过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来的交换生半个多月的接触,笔者对美国的教育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美国的家庭学校特别感兴趣。美国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而我国的基础教育课改也一直广受关注,同样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的教育形态主要还是以公立学校和私立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澹台林琳;;谈美国的家庭学校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卢海弘;美国“家庭学校”的教学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3 吴文前;;美国“家庭学校”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4 孔圆;王丹;;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李艳;美国家庭学校的利弊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08期
6 钱扑;;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及其特征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11期
7 李伟言;;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复兴、现状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丽梅;美国家庭学校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澹台林琳;;谈美国的家庭学校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张素蓉;;中、美、英家长教育权利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3 吴文前;;美国“家庭学校”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4 牛蒙刚;;教育组织形态的选择:家庭学校对公立教育的挑战及启示[J];特立学刊;2012年01期
5 李明蔚;张洪华;;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学校教育定位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2年33期
6 张栋科;;Homeschool:互联网技术支持的教育革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08期
7 李东影;;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卫东;“新一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学校支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强梅;上海市小学家校互动的影响要素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孔艳静;二战以来美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亚萍;美国促进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云艳;美国家庭学校教育之父—约翰·霍尔特家庭学校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高静;美国家长教育权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衍美;试析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择校制度[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玲;美国的家庭学校教育运动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俊景;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王薇;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德育课程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启光;当代美国家庭学校教育运动的学术研究与政策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2 卢海弘;美国“家庭学校”的教学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3 尚超;美国“家庭学校”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4 孙宗芹;;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综述[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5 牛芳菊;约翰·霍尔特与美国家庭学校[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6 赵立芹;美国教育新趋势:在家上学[J];上海教育;2004年09期
7 墨漠;“在家上学”:美国公立教育的挑战[J];21世纪;2001年10期
8 孟四清;关于在家上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2期
9 钱扑;;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及其特征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11期
10 李东影;;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玲;美国的家庭学校教育运动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俊景;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3 姜珊珊;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闫伟荣;美国家庭学校的研究及其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从满;;美国家庭学校教育运动简介[J];外国教育研究;1991年04期
2 李俊义 ,马书平;令人忧虑的公私之争[J];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09期
3 余甫功;;美国的家庭学校[J];语文新圃;2006年06期
4 李雨锦;;家庭学校:美国基础教育的新亮点[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33期
5 宋志英,范立刚;私立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04期
6 柳国辉;欧美国家“家庭学校”立法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4期
7 高佳;安金梁;;学校办在家庭里——美国家庭学校的启示[J];内蒙古教育;2006年03期
8 陈月霞;;私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分析[J];民办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9 章娟娟;;美国家庭教育兴盛之本质原因初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9期
10 江述荣;张保华;侯彩兰;谭云龙;冯锋;崔勇;邹义壮;;泰安市不同性质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鹰;;提高家长道德素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务之急[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年
2 田雅娥;;第二讲 更新家教观念 争做合格家长[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3 孙浩哲;;第八讲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的误区及对策[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4 赵莉;;谈家庭教育的时代特点与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5 段维荣;;全日制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6 乔晓莉;;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浅谈班主任与家庭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陆超;张余恨;李俊达;宁德志;;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现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蒙廷英;;家庭教育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初探[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7年
9 王锐;;家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林佩淳;;家庭教育之我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文;学费不是惟一的代价[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2 谌启标;重估“家庭学校”的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李 茂;走进印度穷人的私立学校[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姜述玉;家庭教育中的“无为而治”[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5 叶阿炳;家庭教育不是“私事”[N];今日信息报;2003年
6 尚意;“不讲理”的家庭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记者 陈玮 赵海旭 通讯员 周盼;教白领们学习怎样“读懂”孩子[N];杭州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高毅哲;中教观察:家庭教育如何补上德育“短板”[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杨晋生;家庭教育要适度[N];山西日报;2002年
10 秀章;家庭教育 身教为先[N];山西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钢;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鹏;私校公助:澳门的视点与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梅;公立学校的一次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朱利霞;国家观念、市场逻辑与公共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兰领;论政府与公立学校的行政法律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许江媛;加拿大公共教育发展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唐晓娟;美国择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石连海;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侵权赔偿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肖强;学校课程与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景;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姜珊珊;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栾玉杰;不同利益群体影响下的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闫伟荣;美国家庭学校的研究及其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卉;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李自斌;陈鹤琴儿童家庭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清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龚雯;进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城市适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宗韵;明清徽商家庭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77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177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