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Moodle平台促进远程教育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本文关键词:利用Moodle平台促进远程教育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Moodle平台 生成性教学 远程教育 实践研究
【摘要】:生成性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具有开放性、发散性和非线性等特点。强调学生的协作和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培养。在基于远程教育的电大教学活动中,师生利用Moodle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生成性教学实践。实践表明:基于Moodle的生成性教学活动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深层互动和认知效果;另一方面其教学效果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
【作者单位】: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在线学习分类模型及其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编号:DCA110191)
【分类号】:G728.8
【正文快照】: 一、Moodle与生成性教学观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协作学习空间,它具有开放性、生成性、非线性、交互性等重要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是生成性教学活动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更有条件和优势开展有效的生成性教学活动。生成性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2 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素霞;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叶增编;;教学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钱静;;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探究式互动教学初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杜世强;试论新课程改革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4期
5 曾宇;以任务驱动模式推进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谭月娥;李景;;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刘英;;营造教学环境 激活生命课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牛丽琴;李政;;课堂教学质量较差教师相关特征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徐玲玲;;“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浅议课堂教学方法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10 柳谦;论主体间性教育与教师主体性[J];成人教育;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微凤;;信息技术中“任务驱动”与“任务”设计[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刘连亮;;高中化学智慧育人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5 王敏;走向生命观照的美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向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木水;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彩芸;促进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宇玲;语言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典;生物活动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翠梅;对话物理教学及物理教师的角色定位[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冯立明;自组织理论对创造教学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杨素萍;论课堂交往[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粟高燕;中学英语课堂美论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姚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辛继湘;生成性思维: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思维走向[J];教育评论;2003年05期
2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3 郝文武;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教育建构论[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李方;后现代教学理念探微[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邹广文,崔唯航;从现成到生成——论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黎加厚;电子作品集: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3期
7 李文阁;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本文编号:1219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219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