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再谈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6-10-11 07:18

  本文关键词:再谈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几个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特殊教育》 2004 年第 2 期 ( 总第 44 期)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Bimonthly) No. 2 ,2004 ( Serial No. 44)

再谈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几个问题
刘全礼   (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北京 ,1000

75) 哈平安  (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5)
本文就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 包括课程改革的目的 、 依 摘要    据) 、 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以及课程改革必须注意的其他相关问题 ,如特殊教育学校 的文化课标准问题 、 特殊学生的创造力问题等进行了论述 。 特殊教育   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 关键词    分类号   G760

Reconsideration on Some Problems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Special Education
Liu Quanli  (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100075) Ha Ping’ an  ( Research Center of Special Education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100875)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leading thoughts , intention , foundation and standards of curriculum re2
form. It also pointed out other relevant problems , such as knowledge standard of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 ex2 ceptional children’ s creative abilities in field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speci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curriculum standards
   我国盲 、 聋、 弱智学校新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 正在积极进行 , 作为密切关注课改的专业工作者 , 我们曾经就此在 《中国教育报》 发表过看法 。但因 为报纸版面所限 ,有些问题未能充分说明 。本文即 试图充分论述有关问题 ,以期对我国特殊教育学校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有所助益 。 特殊教育的课改是因为我们的特殊教育实践 提出的必然要求 , 或者说 , 是因为我们多年的特殊 教育实践的必然 , 是事物本身的发展所要求的 , 也 是接受教育的残疾学生的教育要求使然 ,如目前的 残疾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比过去更高的和更广的要 求等 。 但是 ,我们认为课程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 , 就 是最大限度地使残疾学生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 。 当然 ,由这一目的可以分解出几个不同的改革 目标 。如在现有条件下使学生的各种潜能获得最 大限度的发展 ,使其个性获得最好的培养等 。
112   课程改革的依据

1  关于课程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
应该说 ,指导思想是制定课程标准的灵魂 , 只 有有了尽可能准确的指导思想 , 才能够制定出完 备、 科学的课标 。我们认为课标制定者必须清晰下 列思想 ,或者至少要对下列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 111   课程改革的目的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 或者为什么要进行 课程改革 ? 显然 ,我们的课程改革不是因为普通教 育在搞课改 ,或者说普通教育的课改不是特殊教育 课程改革的必然理由 ( 至少不是根本的理由) 。 同时 ,特殊教育的课改也不是因为外国在做什 么改革 ,或者说 ,不是因为国外在怎样怎样 ,所以我 们必须进行改革等等 。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 ,课程改革的依据是我们 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但是在操作上却要依据我 国特殊教育的实际 。具体而言 ,应该包括三个主要 的方面 ,即要依据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 、 依据特殊 学校的教学 ( 课程) 计划和特殊学生的实际 。
11211   义务教育的性质

尽管我们对义务教育的一些相关问题还没有 取得一致的看法 ,但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应该享有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2

《中国特殊教育》 2004 年第 2 期 ( 总第 44 期)

相应的文化知识教育 、 接受相应的人格的培养却是 人所共知的 。特殊教育尤其是一到九年的特殊教 育属于义务教育是毫无疑问的 ,这就使得特殊教育 的课程改革或设置 , 尤其是一到九年级的课程 , 具 有义务教育的性质 。这就要求其文化标准 、 人格要 求必须限定在义务教育的要求或范围之内 ,具体讲 就是不能降低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和 人格期望的要求 。惟其如此 , 才能说我们的特殊 — — — 残疾儿童接受到了相应的义务教育 。 11212   特殊学校的教学 ( 课程) 计划 不同种类的特殊儿童的教学计划 ,不仅给出了 这类儿童教育的目标 — — — 这个目标应该是特殊儿 童义务教育阶段目标的具体体现 ,而且还给出了实 现这些目标的相应的课程设置及其有关课程的具 体说明 。这应该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具体依据 。 当然 ,由于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相 对于普通教育而言 ,是 ( 相对) 滞后的 ,或者说 ,我们 目前还没有相对完备 、 科学的特殊教育的教学计 划 ,这就增加了课改的难度 , 使得我们不得不在研 究课改的同时 ,研究教学 ( 课程) 计划 。
11213   特殊学生的实际

发展的需要主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包括义 务教育后学习的需要 。应用的需要则包括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和在学习中的应用 ( 在学习中的需要 可以称为理论应用) 。 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或理论应用 ,要求我们 的课程必须是系统的 , 而不是支离破碎的 ( 这也是 由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 当然 ,学生发展的需要还包括如何改变影响他 们发展的障碍 ,如听力障碍 、 视力障碍等 。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不应该是我们课程的重 点 ,尽管残疾儿童学校有一些联系实际的课程内 容 ,如盲生的定向与行走 , 聋生的与普通人的口语 交流等 。我们不能庸俗地把所有课程都和生活实 际联系 ,那是不顾客观规律的投机行为 。 需要说明的是 ,学生的需要是制约于社会的需 要的 ,我们在考虑学生的需要时还要顾及到社会对 他们的要求 ( 如要求守信 , 要求对社会有所贡献 等) 。

2  关于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
应该说 ,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有两个方面的含 义 。一是所有课程标准构成的体系 ,二是就某一具 体的学科而言的课程标准的体系 。本文主要就第 二个含义进行讨论 。 明了课程标准的体系有利于从宏观上 、 整体上 把握本课程的内容 、 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以 为 ,不管是称教学大纲还是课程标准 , 其体系结构 或构成部分应该是相同的 。本文以为课程标准的 内容体系包括下列项目 : 211   课程目的 课程的目的和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有区别的 ,课 程改革的目的回答是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的问 题 ,课程的目的回答的则是为什么要设置本课程的 问题 。 例如 ,为什么要设置语文课程 ? 就是使学生更 好地使用祖国的语言 、 文字 , 并享有语言文字带来 的好处 。 本文认为 ,课程的目的和课程的性质是有区别 的 。课程的性质回答的是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 中的作用和地位 。
212   课程目标

特殊学生的实际在根本上包括两个主要的内 容 ,即学生的能力和学生的需要 。 特殊学生的能力就课程而言 ,主要体现在表现 智力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认知渠道的感官能力上 。 智力决定了学习的量 , 除去智力落后者外 , 我们的 另外两类主要的特殊教育对象 — — — 盲、 聋— — — 的学 习能力是不容置疑的 ,应该使其享有与普通儿童基 本等价的 ( 文化 ) 教育 。即使是对轻度的智力落后 而言 ,也不能因为是智力落后 , 就降低对他们的文 化课的要求 ,而应使之接受最基本的文化素质等的 训练 。从经验来看 , 我们的 ( 轻度 ) 智力落后教育 , 和盲 、 聋教育一样 , 还应该有更大的 ( 文化教育 ) 成 绩 ,学生的智力潜能并没有获得最大限度的开发 。 这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必须注意的问题 。 当然 ,特殊教育的课改在估计到学生的学习能 力的同时 ,还应该考虑到残疾学生认知渠道的感官 能力丧失的实际问题 ( 如聋的部分听力丧失 、 盲的 ) 部分视力丧失问题 , 并在课程标准中提出相应的 矫正 、 改变策略和注意事项 。如具体给出有关教学 用具的配备 ( 包括助听器材 、 助视器材的配备 ) 、 教 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授义务教育的具体条件与 要求 ( 如聋儿要开展完备的学前听力语言训练) 等 。 特殊学生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发展的需 要 ,二是应用的需要 。

课程的目标和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两个完全 不同的概念或问题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指把课程 改革向什么方向改 , 是课程改革目的的具体化 , 而 课程目标则是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或者是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再谈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几个问题/ 刘全礼   哈平安

43

学完本课程后 , 应该达到的标准和目标 , 它是课程 目的的具体化 。目的是点 ,目标是纲 。 尽管目的和目标有时难以明确的区分 ,但这确 实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 惟有加以明确的区分 , 才能 使课程标准纲举目张 ,思路清晰 。
213   本课程的性质

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又是由他们的 能力和需要尤其是由他们的发展需要所决定的 。 当然 ,和普通教育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内容 , 并 不说明在呈现这些教育内容时的呈现方法一定也 要和普通教育相同 ,而应该针对特殊儿童的特点呈 现教育内容 。如对盲教育而言 ,可以多使用发挥听 力、 触觉能力的方法来呈现教材 ,而对聋教育而言 , 则是在发挥残存听力的作用的同时 ,多使用发挥视 觉等功能的方法来呈现教材 。 这些都应该在课程标准中予以说明 。 上文已经提及 ,对于智力落后教育尤其是轻度 智力落后教育而言 ,也不应该轻易放弃对他们基本 的文化知识的要求 ,也应该以普通教育的相关内容 为参照系 ,在保证内容相对完整的条件下 , 对普通 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 ,保证他们享有基本的 文化素质的教育 。 应该所 ,各类特殊教育的各个学科在教学内容 的确定上 , 是一个难点 , 或者是课标的重中之重 。 各个科课程标准都应该处理好内容广度和难度或 深度上的个别和一般 、 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关 系。 本文建议 ,课程标准确立之后 ,在执行标准时 , 应该允许个别差异的存在 ,或者说 ,标准有了后 ,用 多少时间来达到标准 ,特殊教育学生可以有一定的 弹性 ,在基本要求不变的条件下 , 允许某些学生用 更少或更多的时间完成课程内容 。例如 ,允许一些 盲、 聋儿童用 10 年的时间学完普通教育 9 年的内 容等 ,这要在课程标准中对此进行说明 , 这样他们 才能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 ,也才能使相应的毕业生 有同等的含金量 。这样我们才既能够提高学生的 实际水平 ,也能够提高特殊教育的声誉或声望 , 从 而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 312   有关创造力的问题 有关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问题 , 近年来很风行 。 许多论者并没有很好地研究创造力 、 研究学生的创 造力等的内涵和外延 ,就随风轻言学生创造力的培 养 。受普通教育课标的影响 ,一些特殊教育课标的 制定人员 ,也在特殊教育的课标中强调学生创造力 的培养 。我们以为 , 在特殊教育的课程标准中 , 要 慎言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更不能把它当作一个口号 和指针 。 应该说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言 , 把创造力提 到哪个高度都不为过 , 我们需要创造 。但是 , 对于 教育而言 ,不能为推翻一个体系 , 就随便抓一个看 上去 “很美” 的口号 ,当作推翻另一个体系的有力武


阐述的是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 作用 。 在具体操作中 , 本项目可以不用题目标出 , 而 只是在课程标准的开始予以叙述 。 214   课程标准 ( 内容) 的确定原则 本部分内容叙述的是本课程标准的确定是遵 循哪些原则或依据 。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确定特 别包含了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原则或依据 。 应该说 ,不同的课程内容 , 其确定依据是不同 的。 在具体操作上 ,也可以把这个内容在下列的第 六个部分中说明 。 215   内容标准 它叙述的是各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以及达到的 标准和要求或目标 。 当然 ,这些标准和要求按照不同的学科或要 求 ,可以有不同的内容 。例如 ,可以有知识要求 、 能 力要求 ,也可以有行为或情感要求等 。 也可以在内容叙述的同时 , 给出评价的要求 , 包括评价的手段 、 方法和评价的标准 。 这是课程标准的主体 。 216   实施本标准应该注意的问题或有关问题的说 明或实施建议 本内容主要是告诉课程实施者 ( 包括教材 、 教 科书的编写者) , 在实施本课程标准时应该注意或 需要说明的问题 。 这些问题可以包括有关的教学建议 ( 包括学生 学习的建议) ,有关学生用书的编写建议以及其他 相关的问题 ,如教学手段的选择 、 对学习速度迟缓 者的弹性时间安排的建议等 。 在其他标题下没有说明而又必须说明的问题 , 都可以在本部分说明 。

3  课程标准制定的其他相关问题
311   有关文化内容的参照系问题

除去智力落后教育外 , 盲 、 聋教育的文化教育 内容主要应该以普通教育为参照系 , 或者说 , 在义 务教育阶段 ,盲 、 聋儿童的文化教育内容和普通教 育应该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既是由他们接受的义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4

《中国特殊教育》 2004 年第 2 期 ( 总第 44 期)

器。 本文以为 ,儿童创造力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 并 没有明确 ,尤其对那些提倡者 ; 同时 ,对学生尤其是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 一 些提倡创造力的同志似乎也没有搞清楚 ; 三是创造 力能否培养 、 怎样培养 ,并没有很好的进行研究 ,甚 至见不到一个可以称的上研究的研究 ,在这种情况 下 ,大谈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培 养是不恰当的 , 除去给人有炒作的嫌疑外 , 并没有 看到负责的科学精神 。 我们认为 ,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 主要任务是接受 、 成长 , 而不是创造 。如果硬说有 创造 ,那也是与人类的创造有区别的创造 。那种创 造是由学生的认识过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 是必然 的 。过去是这样 ,今天是这样 ,将来还是这样 ,这是 常识 。因为在知识的接受中 , 必然有对新知的 “发 现” “ 、创造” 和 “豁然开朗” , 但那是相对于认知主 体 ,即学生自己的 “创造” , 对人类而言 , 他们发现 、 创造的多是人类已经发现 、 创造的东西 , 并不具有 严格意义上的创造 。 当然 ,并不否认学生在课外活动或有关活动中 有小发明 、 小创造 , 也不否认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欲 望的培养 ( 甚至认为 , 那是一个教师教学的重点之 一 ,但那是教学方法的问题 , 是执行课程标准要说 明的问题) ,本文只是强调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制 定要建立在坚实的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主次分明 。 313   事实求是问题 实事求是应该是我们制定新课程标准的一个 原则 。我们要认真研究 、 把握特殊教育的规律 , 从 我国特殊教育的实际出发 、 从事物的本来面目出发 进行工作 。不能从本本出发 ,不能从一些人的意志 出发 ,更不能头脑发热 ,想当然 。只有这样 ,才能制 定出合乎规律和真正需要的新的课程标准 。

例如 ,对学生文化知识的要求 , 既不能因为教 学不努力没有达到 , 就认为学生达不到相应的水 平 ,而放弃该有的要求 ; 也不能因为要以普通教育 为参照系时 ,就不加区别地按普通教育的标准 , 要 求所有的残疾学生都要达到相应的水平 。我们应 该按照特殊学生 — — — 主要是残疾学生认知损伤的 渠道和性质 ,按照他们的学习能力或智力状况 , 定 出有弹性的要求标准 。 再如 ,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 。它是任何一个国 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但是 ,在课程标准中怎样给 出道德教育的目标 ,又怎样要求实现这个目标 ? 本 文认为 ,仍旧要实事求是 。不可再假 、 大、 空 。要从 日常生活 、 日常小事出发 , 从培养基本的行为规范 入手 , 在培养起爱父母 、 家人的基础上 , 进而爱祖 国、 爱党 、 爱社会主义 。把标准直接定在爱祖国 、 爱 社会主义 、 爱党上 ,不仅那些智力落后学生不理解 、 做不到 , 就是一些盲 、 聋学生 , 也不见得理解 , 也不 见得做到 。 当然 ,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中还需要处理好一些 其他问题 ,如课程标准的实验和推广 、 各类残疾儿 童的各科课程标准制定的工作程序等 , 篇幅所限 , 本文不再赘述 。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司编 . 中等特殊教育师范

学校教学大纲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2  朱慕菊主编 . 走进新课程 .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2 3  全日制弱智学校 ( 班 ) 各科教学大纲 ( 征求意见 稿)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年
4  刘全礼 . 对特教课改的几点思考 . 中国教育报 , 2003 - 08 - 12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关键词:再谈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几个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6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36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2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