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系统视角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促进机制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动力系统视角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促进机制的构建 出处:《教育与职业》2013年2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因素主要有慈善动机、个体动机、集体动机和情感动机,当前构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促进机制应以利用企业的个体动机为主,从动力系统的视角,构建各自担当的引动系统、驱动系统和助动系统,并依靠耦合系统的协调力量,共同形成促进机制的最强合动力。
[Abstract]:The motivation factors of enterprises ' particip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lude charitable motivation , individual motivation , group motivation and emotional motivation , and the promotion mechanism of curren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 particip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motivation of the enterprise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wer system , to construct the actuating system , the driving system and the auxiliary system , and to build up the strongest combining power of the promotion mechanism by means of the coordination power of the coupling system .
【作者单位】: 金华市教育局职成高教处;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职教部;
【基金】:2011年浙江省教育体制改革和开放试点项目“中职学校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试点”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726
【正文快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密切相关,企业的参与对职业教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的深度参与。当前,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普遍不足已成共识,学者们纷纷从多个视角作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但对于如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国红;;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12期
2 李传双;;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探究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6期
3 张国红;;行动体系课程视野下中职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机制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08期
4 罗丹;;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34期
5 万伟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构建研究——基于政府作用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朱卫平;李静森;曾小平;;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产业分布现状及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12期
2 叶志林;张国红;;区域性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3年07期
3 林涛;刘睿强;;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激励机制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4 李静森;朱卫平;曾小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信息化管理的现实意义——以四川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3年07期
5 李卿;;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的构建及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06期
6 张新科;;国际视野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对策[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军;职业教育共同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健;;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年07期
2 黎琳;顾春雨;张元阳;王友保;;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战略(以南宁为例)——北部湾发展战略下广西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之三[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顾伟忠;;产学研合作的经济学理论分析[J];经济师;2007年08期
4 康世硕;;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J];经济师;2009年04期
5 刘选;;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政策法规分析[J];交通职业教育;2010年01期
6 李茂科;;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年15期
7 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8 于晓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25期
9 虞璐;楼世洲;;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33期
10 姜大源;;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译者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生;张宇;柴彦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实条件与激励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30期
2 ;职教信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6年02期
3 钱民辉;云南省四县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案例比较研究(续)[J];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4 吴得民,王优;面向二十一世纪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5 郝立成;;发展职业教育 完善特殊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6 罗康隆,刘锋,李锦屏;关于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思考——贵州民族职业教育调查报告[J];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7 刘志芳;教委搭台 校企唱戏[J];现代企业教育;2001年03期
8 魏崴;;打造适应企业需要的职业教育精益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8期
9 蒋安全;依托职业教育 发展农村经济[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谢骏;;借助信息技术平台 探索职业教育新路[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素玲;;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的走向[A];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技术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调查和研究》山东课题组结题报告[C];2005年
2 王国富;;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中等农职业教育[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力;;全民终身学习与职业教育新定位[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玉峰;;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广东省残疾人职业教育[A];盲人按摩教育、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5 赵亮;;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思考——对四川甘孜州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四川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论文集[C];2004年
6 王声琳;;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开创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局面[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何五虎;;关于聋哑人同健全人一道工作问题的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8 陈春江;;加强农村职业教育 提高人的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桦;;农业职业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展壮大[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10 吴安东;林成福;;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矫海;富裕职业教育培育乡村“文化人”[N];黑龙江日报;2009年
2 记者 郭炳德;河南实施残疾人免费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高兆宏 吴爱民 延安广播电视大学;职业教育为电大插上科学发展的翅膀[N];延安日报;2008年
4 本报通讯员 王正伟;尼勒克职业教育助农增技[N];伊犁日报(汉);2009年
5 任悦 李茜;家长选择职业教育渐趋理性[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所广一;寻找改变农民命运的钥匙[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群策群力推动职业教育起飞[N];经济日报;2006年
8 关慧;职业教育需要向普教渗透[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记者 张东安 通讯员 黄色秀;田东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农民[N];广西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姜木金;我市实施农民学历、技能双提升计划[N];镇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遇春;21世纪初中国农民职业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李君甫;贫困地区农民非农就业中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日红;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朱会利;陕西省农民职业教育长效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郑曦;农村妇女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张新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职业教育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陆晓红;当前职业培训中政府补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吴海波;辽河油田公司职业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白敏;陕西农民职业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赖建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本土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蔡文;农民工教育培训[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建军;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72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37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