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城中村”农民分化及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6 00:30

  本文关键词: “城中村” 失地农民 农民分化 职业技术教育 出处:《生态经济》200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城中村”的农民分化是以职业分化为基础的。丧失土地将对农民产生一个推力,即使其职业类型由传统的农业推向非农产业;而城镇的“华灯效应”叉将对失地农民产生一个拉力,将其拉向城镇就业。在这个过程中,职业的分化将直接导致农民群体内部的分化。但是,根据我们对陕西六个“城中村”的调查,农民职业的分化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农民除农业生产外没有一技之长。现阶段,“城中村”农民陷于“种田无地、就业无门”的尴尬境地。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网络,成为“城中村”农民的根本出路。
[Abstract]:"The differentiation of peasant villages" is based on the occupation differentiation based. The loss of land will produce a thrust of farmers, even if the occupation type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to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owns; "the lights effect" fork for landless farmers produce a pull, pull it to the town in the employment. In the process of occupation differentiation will lead directly to farmers differentiation within groups. However, based on our Shaanxi six "Villages" survey of farmers differentiation occupation is not obvious,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many farmer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ve proficiency in a particular line. At this stage, "Chengzhongcun" farmers in the "non farm employment. No embarrassment. To construct a perfect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etwork, become a fundamental way to village farmers.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本文得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基金 陕西杨凌示范区调查项目资助
【分类号】:G725
【正文快照】: 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以 来,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 的步伐加快,农民群体的分化出现了一 些质的变化。 “城中村’的农民分化以职业分化 为基础,阶层分化通过职业分化完成。 “城中村”农民丧失土地后,将面临一个 推力,即职业由传统的农业推向非农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仁;陈淑婷;;新形势下我国农民分化的复杂性分析[J];农业经济;2007年07期

2 刘洪仁;;农民分化问题研究综述[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张晓春,郭戈,曹晓林,王须会;探索现代农村体育消费的新思路[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4 唐德龙,冯英;我国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赵海林;农村成人教育与农村发展[J];成人教育;2002年06期

6 刘继广;钟利军;马廉洁;;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06年07期

7 张杰,庞骏,董卫;社会转型时期小城镇新区发展动力因素初探——以宜兴市小城镇新区发展为例[J];城市规划;2005年05期

8 《职业院校大中学生认知领域和情意领域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领域和情意领域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张德元;论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与“城乡统一”[J];调研世界;2004年02期

10 陈少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陷与政府责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辛怡;;社会转型中的制度安排和社会效益思考——以农村土地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为例[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合群;浙江“二五减租”研究(1927—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朱洪启;二十世纪华北农具、水井的社会经济透视[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3 翟海魂;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李君甫;贫困地区农民非农就业中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颜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6 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民道德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西华;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戴玉琴;村民自治中的政治文化资源开发[D];苏州大学;2006年

9 钱文亮;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杨海燕;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正萍;成都市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徐艳;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雷有光;农民工家政人员培训与城市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范成杰;城市居民个人背景与其职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师艳;农村流动妇女职业适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6 吴玉锋;中学青年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胡吉红;当前我国农村的贫困与文化扶贫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张学才;建国后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演变与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运平;陈胜祥;;农户教育投资动机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李芳;尽快解决省民族中专建设问题[N];云南政协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杨勋 通讯员 李佳 马思红;高新区失地村民不失业[N];湘潭日报;2005年



本文编号:1464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464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4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