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惩罚的辩证探究
本文关键词: 父母 惩罚 教育 出处:《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惩罚是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一种。按照实施的手段和目的,可分为不当惩罚和合理惩罚,我们所提倡的是合理惩罚的教育性。父母对孩子合理的惩罚必须以爱和尊重为基础,以权威为前提,在掌握一定沟通与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实施。
[Abstract]:The punishment is a kind of parenting sty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ans and purpose, can be divided into improper punishment and reasonable punishment, we are advocating is a reasonable educational punishment. Parents of children reasonable punishment must be based on love and respect for the foundation, to the authority of the premis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aster the expression of skills.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78
【正文快照】: 中国是一个重传统的国度,“棍棒底下出孝子”“养不教,父之过”等古训,决定了中国亲子关系的差序格局,也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惩罚的主体地位。一些跨文化研究也指出,中国父母较为严厉,其教养方式独具惩罚这一维度。实际上,惩罚是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一种。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惩罚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许炯;儿童对父母惩罚的反应模式及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檀传宝;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蓓莉;教育中的自由智慧——以杜威的自由主义哲学为视角[J];开放时代;2004年05期
2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汪才明;论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葛贤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于忠辉;论教育生态平衡与素质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李红英;三种主流课程观的演进及其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7 朱观明;从陶行知的师生观看新时期的师生关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朱丽;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郑富兴;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10 李太平;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及其思想根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9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莉;教师文化的三大倾向及其对师生关系的负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夏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婧;战后美国合作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5 唐玲;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及途径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6 温永权;深圳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建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大鸣;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及发展对策——体育的迁移价值[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向玉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梅;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洁;杨文安;胡发稳;;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董丹丹;卢桂兵;;大学生自信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6期
3 黄士华;荆玉梅;;贫困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0期
4 张慧超;七十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大专生情商的相关研究[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5 先烈东小学课题组;;怎样惩罚犯错误的孩子[J];大众心理学;2006年06期
6 ;和“惩罚”说 Bye-Bye[J];人生十六七;2002年06期
7 倪晓莉;陈思路;常虹;;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陈志静;郎莹;王玲;;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6期
9 赵科;高长松;尹可丽;;大学生性态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9期
10 袁光荣;张晶;;惩罚——一种须谨慎把握的爱[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笳;胡珍玉;张文武;周东升;;民工子女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胡洁;段西涛;林双革;;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郭辉;丁万涛;马晓韵;王雷;林春燕;;家庭心理干预对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和小学生个性的对照研究[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杨晓莉;赵永红;;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归因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微光;程素萍;;父母教养方式、子女自尊和归因风格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美萍;张文新;;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刘楚芬;;贫困山区初中生焦虑、抑郁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迟兆艳;;流动人口子女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陶宇;;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劲梅;张庆林;;大理喜洲白族家庭教养方式调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珊娜;4-6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与合作行为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麻晓磊;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安莉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自尊及其要素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树青;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万国强;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邹玉龙;五年高职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于庆华;高中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黄海艳;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芦朝霞;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价值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72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47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