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01 00:24

  本文关键词: 教育 方法 人际关系 相互影响分析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亲疏远近距离。人际关系的好坏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极为重要,他们渴望能受到同伴的喜欢和拥戴,而这一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从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Abstract]:Positi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teraction, which is based on personal emotion and mutual attraction and exclusion between people. The relationship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ho are in adolescence. They are eager to be liked and admired by their peers. The establishment of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this period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family, school, society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on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rearing style o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s are reported below.
【作者单位】: 山西省太原市中小学学生卫生保健所 山西省太原市中小学学生卫生保健所
【分类号】:G78
【正文快照】: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 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 在心理上的亲疏远近距离〔’〕。人际关系的好坏对正处于青春 期的中学生极为重要,他们渴望能受到同伴的喜欢和拥戴,而 这一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家庭、学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承舟;;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吴红艳,李春华,白发秀;科技期刊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分析[J];编辑学报;2003年04期

3 李屏,王笑民;乳腺癌郁证的研究[J];北京中医;1995年04期

4 邱礼会,明兴建;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敖小兰,石竹屏;心理学中人格评估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王家同;;军事应激的防治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辛红菊,赵立华,赵洁;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3年05期

8 吴秋玲;朱佩玲;温盛霖;周成宜;张振弘;刘家平;;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个性心理特征的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5年06期

9 李宁;教师健康人格的塑造[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10 潘文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策略[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华;;从心理测量角度看画家梵·高[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董作华;魏惠香;董薇;;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文师华;戴晓云;;世事庄周蝴蝶梦 春愁臣甫杜鹃诗——论辛稼轩的人生悲剧[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俊红;刘宇;肖顺贞;王阳;刘冰;白颖;;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研究[A];姑息护理(Palliative Care)理论与技术国际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炳龙;身心应激大鼠胃肠动力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冯夏婷;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敖小兰;中国局处级干部领导能力及有关特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丹芬;中医气质学说及中医气质量表(TCM-QZS)的初步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9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文生;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3 周德平;肠易激综合征心理社会的综合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4 黄文英;心理应激对不同人格特质青少年射击运动员T淋巴细胞亚群及IgG、IgA、IgM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珊;98例鼻咽癌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6 邱林;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大三人格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修巧艳;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党彩萍;高考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人格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海荣;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春光;军队医科大学不同培养类型本科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洁;杨文安;胡发稳;;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陈志静;郎莹;王玲;;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6期

3 赵科;高长松;尹可丽;;大学生性态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9期

4 黄士华;荆玉梅;;贫困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0期

5 惠梓;;职校生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6 张慧超;七十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大专生情商的相关研究[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7 高淑会;;中专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信心的相关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13期

8 倪晓莉;陈思路;常虹;;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春晖;贺文均;;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研究述评[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蕾;吴鑫德;黎海燕;;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技能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笳;胡珍玉;张文武;周东升;;民工子女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胡洁;段西涛;林双革;;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郭辉;丁万涛;马晓韵;王雷;林春燕;;家庭心理干预对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和小学生个性的对照研究[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杨晓莉;赵永红;;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归因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微光;程素萍;;父母教养方式、子女自尊和归因风格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美萍;张文新;;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刘楚芬;;贫困山区初中生焦虑、抑郁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迟兆艳;;流动人口子女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陶宇;;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劲梅;张庆林;;大理喜洲白族家庭教养方式调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珊娜;4-6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与合作行为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麻晓磊;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安莉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自尊及其要素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树青;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万国强;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邹玉龙;五年高职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于庆华;高中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黄海艳;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芦朝霞;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价值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80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480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6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