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新农村”背景下不利于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若干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9 04:35

  本文选题:新农村 切入点:民族教育 出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形成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影响具体教育行动策略的不利因素,方能有效地推进我国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Abstract]:It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ming period to form an educational system suitable to the demand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of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pecific educational ac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new countryside can be effectively promoted.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7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锡宏;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理论与实践探索[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民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公平问题[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海巴根那;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教育现代化[J];前沿;2002年09期

3 祁进玉;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4 徐桂兰;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郑新蓉,卓挺亚;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文字教材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张家军;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黄骏;多元一体化视角下的中国民族高等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06期

8 高尚刚;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马戎;试论语言社会学在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袁连生;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邓旭;四川藏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教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李培春;西南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邓艳红;以新基础教育引领西部农村的和谐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罗之仁;我国民族保险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本能;文化资本视角下农村小学生语文教材适应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傅克俭;湘西苗族儿童社会化之特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玉英;转型时期民族教育的发展变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金荣;民族地区教育行政执法之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5 马慧;回族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回族幼儿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春燕;蒙古族大学生择业观及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常红梅;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民族初中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芦艳;蒙古族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慧;人类学视阈下的城市蒙古族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汤琳;多元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成长追叙与前瞻[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振平 ,聂尚颖 ,江化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J];东南学术;1992年01期

2 “浙江省九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对策的研究”课题组;浙江省九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对策研究(上)[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3 “浙江省九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对策研究”课题组;浙江省九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对策研究(下)[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4 刘锡荣;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5 陈晓华;;怎样建设新农村[J];时事报告;2005年12期

6 杨勇;;村镇化是贵州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的体会[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7 张道刚;;新农村建设的“赣州模式”[J];决策;2005年12期

8 ;新农村建设在行动——访农业部部长杜青林[J];时事(时事报告高中版);2005年04期

9 林颖;;建设新农村[J];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2005年04期

10 陈仁安;;建设新农村贫困地区如何破题[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正平;翟印礼;赵涤非;;新农村建设推进辽宁现代农业[A];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C];2005年

2 汪亚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昭玖;周波;;江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析[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卢良恕;;现代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构想与模式创新[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玉华;刘东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彭玉祥;;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乌蒙论坛[C];2006年

8 ;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高级论坛征文通知[A];《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4次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郭文华;;新农村建设应融入土地节约集约理念[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态祥;;科学合理规划新农村建设[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作者为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马英才;武将台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2 曹伟庆 曾毓琳;第二届中国农民旅游节深秋登场[N];华东旅游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任芳;四川农田水利:何时丰水又沃田?[N];经济日报;2000年

4 冯金涛 邹建丰 朱新法;农民住宅与城市小区没有区别[N];新华日报;2000年

5 朱安军 王治;浦北县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N];中国建设报;2000年

6 记者 春鹤;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闭幕[N];中国体育报;2000年

7 通讯员 李华 记者 胡冠平;水清地绿环境美[N];浙江日报;2000年

8 通讯员 李华;让河水更清环境更美[N];浙江日报;2000年

9 ;北京顺义区投资环境概况[N];北京科技报;2001年

10 记者 卢新宁 施芳;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民道德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杜漪;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袁中金;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邓艳红;以新基础教育引领西部农村的和谐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邢志广;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罗崇敏;中国边政学新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严江;四川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张仕平;乡村场域变迁中的农民外出就业[D];吉林大学;2006年

9 黄丽萍;中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贺曲夫;我国县辖政区的发展与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婷婷;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甘小文;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江西农民增收因素的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06年

3 周博;赣中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旧村改造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4 张宝玲;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5 沈国庆;黔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治理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6 陈义忠;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区域性发展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7 周黎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春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作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廖永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基层政府的职能转变[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87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587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6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