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健康闲暇生活的引导策略
本文选题:闲暇生活质量 切入点:闲暇教育 出处:《教学与管理》200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Abstract]:......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20;G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平;美国关于闲暇教育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86年05期
2 张乐天;终身教育思潮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01期
3 ;对城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化、网络化改革的探索(节要)[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8年07期
4 储皖中;高等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5 赵瑞政;;闲暇文明与人的素质发展[J];学习与探索;1990年04期
6 严先元;学校的闲暇文化建设与青年教育[J];道德与文明;1991年04期
7 陈玉林,施达生;我院体育函授教育的回顾、展望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1年S1期
8 陈桂生;略论教育与闲暇关系的演变[J];比较教育研究;1991年06期
9 崔跃武;;主要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立法(续完)[J];成人教育;1991年11期
10 程少堂;;重视闲暇教育 促进素质发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伟娜;;当代中国社会中间阶层与成人教育[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黄玉根;;乐园式校外活动课程构建的理论探索[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黎丽云;;闲暇里的综合实践活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范庭卫;;杨贤江青年闲暇指导思想研究[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5 范庭卫;;杨贤江青年闲暇指导思想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赵晓曼;;用心构建和谐乐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胡训军 王明金;丰富多彩度闲暇 轻轻松松受教育[N];解放军报;2000年
2 庞跃辉;马克思主义闲暇时间观的内涵及现实意义[N];经济日报;2000年
3 闻之;全民 全程 全面提高生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孟华 李道佳;天津老年大学向真正意义的老年大学转变[N];中国老年报;2001年
5 肖 菁;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金娟娟王晓燕;闲暇教育:一个全新的课题[N];浙江日报;2002年
7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刘翔平丁玎;暑期中小学生怎样度过闲暇[N];北京日报;2003年
8 裘指挥 宋晓云;中小学闲暇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裘指挥 宋晓云;中小学闲暇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刘鸿燕 相映红;观光农业能挣钱吗?[N];农民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美国闲暇教育的发展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0年
2 李庆峰;当代中国大学生闲暇生活探略[D];浙江大学;2002年
3 裘指挥;试论中小学闲暇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燕;学会自由地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扶斌;闲暇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罗华;大学生闲暇及闲暇教育现状的抽样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继山;闲暇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之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正平;试论当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与闲暇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于贤辉;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闲暇教育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华风霞;闲暇教育理念探析[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11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61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