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我国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存在的缺陷与修正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6 15:40

  本文选题:农村劳动力 切入点:受训者 出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研究在系统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现存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受训者为中心,以法律、基地、投入、测评、信息体系及其职业技能鉴定、师资考评制度等组成的我国新型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的修正方案,目的是增强农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知识在农业或非农领域从业、就业、创业和转移致富的能力,培养一代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
[Abstract]: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defects of the rural labor training system in China, this study proposes to construct a trainee centered on law, base, input, evalu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and vocational skills appraisal. The revised scheme of China's new rural labor train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a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aims to enhance farmers' ability to us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dvanced management knowledge to engage in employment, start businesses, and transfer wealth in agricultural or non-agricultural fields. Cultivate a generation of high-quality socialist new rural builders.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
【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01427251D-1)“河北省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及技术对策研究”
【分类号】:G7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正洲,王鹏,杨道兵,余斌;我国农民培训模式的内涵、结构及特点[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张景林,刘永功;农民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5年04期

3 王来生;农民科技培训的博弈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武刚;饶细丽;;面向“三农”的职业培训探研[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2 贺文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原因及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3 黄天柱;;农业大学参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与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4 宁满秀;李春霞;;农业培训需求优先序研究——以福建省茶农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5 杨舟;黎东升;何蒲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6年04期

6 尹广文;杨敏;;深圳劳工与深圳劳工非政府组织[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贺文华;;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效应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陈文权;谢来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行为[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9 姜明伦;;农民生产技能需求及培训体系建设:511个农户样本[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10 徐代珍;;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民工转移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小淋;;农民工流动现象研究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明华;;新国富论:农民工教育发展是基本的国家利益是中国未来的国富源泉[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李明华;;新国富论:农民工教育发展是基本的国家利益,是中国未来的国富源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陈鹏忠;严浩仁;;农村贫困群体犯罪原因及其预防对策——以社会代价论为视角[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5 周秦;;基于二元结构理论劳动力转移动因验证的可持续城市化对策[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闫威;陈长怀;;企业培训中利润最优分配问题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月;我国农民工就业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传初;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建设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马云启;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5 韩秀华;中国二元教育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熊彩云;农民工定居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7 何筠;我国公共就业培训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吕红;转型期中国灵活就业及其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陶佩君;社会化小农户的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书青;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关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彦;诸城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曹树伟;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萧;商丘市睢阳区农民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衷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王子珍;云南农民科技培训的效率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刘倩;新疆限制开发区域生态补偿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10 徐方坤;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飞令,邹奎波,那景奇;农村科技培训模式刍议[J];成人教育;1995年07期

2 刘庚;论管理模式与培训模式的区别和联系[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钱一舟;关于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建构及其取向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龚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内容、模式(方法)及评价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2年16期

5 周益德;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探索新的农民教育模式[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3年10期

6 王惠生;农业科技培训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8期

7 张达政;;构建农村岗位培训模式 实现教育服务经济的功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2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萌硕;熊永强;;对新农村战略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两点思考[J];理论观察;2006年03期

2 吕建新;;论中职教育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3 张荃香;;周口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型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4 于维涛;;校本培训体系构建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04期

5 一笑沧海;;培训,,行为改变思想[J];管理@人;2007年12期

6 向晨琛;曾照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年08期

7 田文江;毛军吉;;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创业培训体系[J];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03期

8 钟尧君;;基于胜任力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体系的构建[J];嘉兴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9 韦云凤;盘明英;;构建新型农民培训体系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10期

10 郑潇;金龙坤;;关于构建新农村远程教育培训体系的几点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小琼;余玉平;;成本收益视线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托达罗模型的反思与拓展[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2 陈汉林;;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 促进农村劳务经济发展[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青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张昭文;;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和推进措施[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顾力平;刘瑞霞;;职业院校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探究[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发挥职成教育职能 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卢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关系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张雷;;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杨东朗;吴正安;;转型期农村劳动力务农意愿与耕地保护[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建胜;;从流动人口到劳动力移民——农民工流动的新趋势[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蔡笑;;80后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双重边缘化背景下的迷失[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市委党校 郑明琛;创新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的思考[N];周口日报;2008年

2 赖惠成 自治区政协委员 九三学社新疆区委会委员;政策扶持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3 南河 全群;“转”出一片新天地[N];闽西日报;2011年

4 晓方;七部门合力培训农村劳动力[N];湖北日报;2005年

5 马建超、徐春林、陈凤来;安平85%农村劳动力成为上班族[N];河北日报;2003年

6 中共邳州市委书记 佟明泰;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N];新华日报;2001年

7 宗承灏;大通区多措并举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N];淮南日报;2008年

8 庄严 缪淑秀;寿宁转移农村劳动力年创产值6亿多元[N];福建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李辉 通讯员 孟震宇;政府买单培训全市农村劳动力[N];湛江日报;2009年

10 王玉君 张学刚 记者 张庆春;东丰县八万农村劳动力大转移[N];辽源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金华;社会网络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毕芬;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吴彩容;基于文化视角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选择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4 魏哲平;投资主体行为约束与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马艳霞;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修正与路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黄映晖;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刘晓峰;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罗华荣;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权益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赵海;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熊会兵;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准;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林赛;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转移行为实证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孙启星;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及收入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0年

4 张丽华;福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张振宇;GD酒店员工培训体系的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陶莉;智力型中小企业培训体系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7 王平;GM大酒店员工培训体系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邱鹏;胜利油田培训体系优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9 薛栗;招商银行兰州分行员工培训体系改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韩静;生态岛建设背景下的崇明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20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620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2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