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院校独特的文化功能
本文选题:民族院校 切入点:文化功能 出处:《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族院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研究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民族院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符合多元文化教育的世界发展趋势,依据文化的平等与繁荣这一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目标要求,促进一体多元中华文化的整合是民族院校的基本功能,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继承、弘扬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院校的神圣使命。
[Abstract]: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comprehensive gener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established by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to solve the national problems in China. They are an important base for training high-quality talents of ethnic minorities, studying our national theory and policies, and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outstanding cultures of all national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as a special form of education, are in line with the world trend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oal of cultural equality and prosperity, which is the goal of Chinese socialist national relations, it is the basic function of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a pluralistic Chinese culture, and it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Carrying forward and developing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is the sacred mission of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
【分类号】:G75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晓清,古新;论高等教育的文化本质[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2 陈光春,万承贵;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现代大学文化精神的重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海巴根那;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教育现代化[J];前沿;2002年09期
4 何群;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发展远景[J];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01期
5 杨欣,丁世忠;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重建——对素质教育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6 魏腊云;对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哲学反思[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3期
7 梁利民;21世纪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新概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牛慧娟;关于高等教育的本体论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6期
9 胡钦晓;美国大学学术自由演绎的文化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10 刘萍;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长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2 陈翠荣;反思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卉;权利诉求与大学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李继兵;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马嘉;重学轻术:论日本高等新闻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欧阳文;大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佳;大学与城市发展中的冲突及其协调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王映哲;教育改革中的日本道德教育演进及启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刘艳;中美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4 梁妍;我国水利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陈润奇;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涛;大学校训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靳艳芬;高校课程:回归和完善生命[D];苏州大学;2007年
8 徐文华;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利益冲突[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洪志;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历史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李丽;后现代高校课程—挑战西方文化霸权[D];苏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蓉;五所民族院校藏文教材协编讨论会在成都召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3年04期
2 吴玉书;办好民族院校 必须尊重人才——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3 温晓慧;;民族院校体育课改革的意义及初步设想[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4 耿金声;开创民族院校教材建设的新局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5 马志强;民族院校招生制度改革初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6 廉希霞;略谈民族院校英语教学改革[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7 汤吉柱 ,龙子建;部分民族院校教育投资效益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8 邓孝廷,邓晓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族院校科研工作[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9 陈玉屏,邓孝廷,王刚;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院校科研管理的发展方向[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10 王丽曼;加大改革力度 提高教育质量─—对深化民族院校改革的几点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康俊;;发挥民族院校的优势和特色 努力办好自然科学学报[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三集)[C];1994年
2 黄羽新;;立足学生实际,加强教学管理和改革——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模式研究之二[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王维波;;网络环境下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实验研究操作方案[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朴文一;;序一[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韦建华;;重视高校译名问题[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6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放;何江川;蒙昌勇;伍小花;;全国五所民族院校十七个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子分析[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7 李芳青;;应用价值工程与提高民族院校的功能价值[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民委教育司副司长 吴仕民;低进高出出“精品”[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中国第一所民族院校[N];人民日报;2000年
3 陈晓兰 蒲白;加强民族院校学科建设[N];中国民族报;2001年
4 国家民委副主任 图道多吉;大力推进民族高等教育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1年
5 马戎(作者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关于少数民族教育的若干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1年
6 记者 李光平 通讯员 游涌;贵州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成绩显著[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记者 尹鸿祝 江涛;江泽民为全国民族院校题词[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中南民族学院 田孟清;民族高等教育:再创辉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民族高等教育再创辉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金炳镐 张谋(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所);面对挑战 寻求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雪莲;民族院校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与理论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相理锋;我国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D];天津大学;2004年
2 陈良伟;社会文化变迁与新时期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革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毕凯旋;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裴雅琦;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李传瑛;关于美国传统黑人院校发展问题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6 石劲松;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及其方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7 张龙;民族院校构建和谐族际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8 焦道利;甘肃省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45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64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