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建立少数民族女性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

发布时间:2018-03-22 04:13

  本文选题:少数民族 切入点:女性教育 出处:《思想战线》200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少数民族女性的国民教育问题颇多,其主要原因受性别意识、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和约束。少数民族女性的受教育过程和结果,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相协调。构建少数民族女性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对正确评价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女性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同时,对决策部门有着科学的参考咨询价值。
[Abstrac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of minority women, the main causes of which are restricted and restricted by gender consciousness,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inority women's education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rrect evaluation of minority women's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scientific reference value to the 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
【分类号】:G75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操申斌;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蒋荷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技术和制度选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胡昂;辩证地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操申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内涵论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计毅波;论我国当前诚信失常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彭庆刚;思想政治工作持久精神动力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张荣国;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第一要务[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8 金昶;关于全民健身服务社区的新概念[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9 沈亚平,许欢科;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感[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焦元森;;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必须重视高新技术产业[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寿强;;论创造、创新的异同及其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2 曹前发;;江泽民与我国“十五”期间四大标志性工程[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庞凤喜;;论社会公平、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税[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与实现路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6 张一鸣;;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务员诚信建设[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杨建堂;孙建铎;王燕;;以GDC为核心构建安阳市电子政务平台[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9 江洪;;肥东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10 夏建国;;构建反邪教的农村社会文化[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东;城市社区自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靖北;现代中外政党—国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靳方华;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树昌;中亚五国和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殷书良;论执政为民[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肖光荣;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肖和华;党内民主监督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长清;论江泽民的权力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马建新;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赵岩;税源管理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正祥;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经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汝辉;两权分离的旅游资源产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3 韩慧敏;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张建钢;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储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毅;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计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8 王志梅;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卫锴;甘肃高校层次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钱和辉;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的历程与经验[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喜苗;;浅谈女性教育的改革思考[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2 冯慧芳;;试析吴汝纶对中国近代女性教育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3 马云晋;;近代西北回族的教育转变兼论回族女性教育[J];学理论;2011年20期

4 陈彤;;爸爸带大的孩子更聪明?[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1年09期

5 王晓燕;海小文;;父爱——构筑孩子健康心理的源泉[J];大众心理学;2002年1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章艳丽;;简论中国传统的女性教育[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文嘉;“女性教育”如何有的放矢[N];光明日报;2011年

2 尹于世;“女性教育”误区是只教育女性[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朱四倍;谨防对“女性教育”的噱头化理解[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媒体人士 李思磐;女性教育,还是性别平等教育[N];东方早报;2011年

5 吕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资女性教育 实现社会公正[N];中国妇女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苑 实习生 赵毅;“女性教育”你怎么看?[N];桂林日报;2011年

7 望都县委宣传部 于兰茹;重视和加强农村女性教育[N];保定日报;2008年

8 文东;关注农村贫困女性教育[N];江西日报;2003年

9 罗婷;加强女性教育 推广“湘女文化”[N];湖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刘昆 通讯员 肖秀銮 梁书晓;爱的接力者[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金香花;中韩女性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敬少丽;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机会均等[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鲁婧颉;基于母亲教育与儿童健康关系的教育之非货币化代际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欧阳林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子院校的再兴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馨月;教育人类学视域下的侗族传统女性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端;文化变迁中的罗马女性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乐伶俐;女书:教育学的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亚丽;论后女权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体意识教育[D];河南大学;2008年

5 马颖;滇中纳古镇回族文化及其多元教育下的女性角色冲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籍莉;中国当代女性观及其对女子学院教育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余其云;柏拉图女性教育观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李琳琳;返于自然与超越历史[D];河南大学;2006年

9 陈琛;当前城市外来女工教育问题的透视与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高羽;“五四”时期资产阶级女子教育观探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46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646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e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