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人才竞争背景中的继续教育培训刍议
本文选题:继续教育培训 切入点:人才 出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摘要】:21世纪是以知识化、全球化和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世纪,而人才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并构筑了其最核心的竞争力。毫无疑问,人才竞争是世界各国经济与国力的竞争,同时也必然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知识的生产、占有及使用已成为决定各国在世界范围内综合竞争力强弱的最主要因素,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才势必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全球化人才竞争业已形成人才流失与人才回流并行的局面,其关键在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凝聚人才并把握人才的流向。文章认为,继续教育培训是凝聚人才、参与全球化人才竞争的有效途径。
[Abstract]:The 21st century is characterized by knowledge, glob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and talent is its most essential feature and has built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alent competition is the competition of economy and national strength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it must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The production, possession and use of knowledge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alents, as carriers of knowledge, are bound to become the focus of conten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The global competition for talents has formed a situation in which the brain drain and the return of talents are parallel. The key lies in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gather talents and grasp the direction of talents. The article holds that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gather talents and participate in the competition of talents in the world.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G7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桂昭明;人才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人才;2002年10期
2 刘云;全球科技人才争夺的总体格局及各国的举措[J];科技导报;2002年05期
3 宝胜;人才竞争全球化的启示和对策研究[J];求实;2002年09期
4 顾家慧;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争夺与人才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修权;论人才“三权”分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刘喜娟;;基于dea方法西部地区人才竞争力评价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24期
3 韩伯棠;王莹;;中国科技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张西奎;胡蓓;;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3期
5 林喜庆;;区域人才竞争力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5期
6 胡丽文,赵海燕;论我国信息服务业面对人才争夺战的应对策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年01期
7 周敏;;城市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比较与改进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熊璋;于黎明;徐平;王乐梅;陈辉;殷传涛;;通用工程师学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9 倪鹏飞;李清彬;刘凯;;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的测度与比较[J];江淮论坛;2011年03期
10 倪鹏飞;李光全;;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战略目标与对策建议——基于1999—2006年时间区间的动态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丁进;;“国际化人才”探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董祥;;江苏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邵新;基于人力资本的传媒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陈芳;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乔佩科;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4 张立;我国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评测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刘丽;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转化和创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6 刘容志;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主体的互动与协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沈春光;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竞争力评价与预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璐;高校国际化人才素质指标体系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静;河北省科技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朱青;我国高校教师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苑甜;内蒙古自治区人才竞争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张利阁;河北省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及其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6 向春丽;重庆市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姜珊;区域人才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利霞;南昌市企业人才竞争力问题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9 涂崇民;中美科技人力资源评价比较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10 王玉洁;中日对比视角下中国高等广告教育模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津孚;;WTO与人才战略[J];经济管理;2002年05期
2 刘云;全球科技人才争夺的总体格局及各国的举措[J];科技导报;2002年05期
3 廖卫鹏,杨丽珍;当代科技革命与国际人才竞争[J];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03期
4 顾家慧;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争夺与人才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1年02期
5 朱达明;发展科技人力资源要提升八个方面的能力[J];中国科技论坛;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波;在全球化视野中构筑高校人才队伍高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史晓红!本刊记者;WTO与中国教育──首届“21世纪中国教育论坛”侧记[J];辽宁教育;2001年Z1期
3 杜华云,王利芬,安艳丽;全球化与素质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10期
4 孙健;;足球人才全球化的实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年02期
5 刘静;;闲书心得[J];中国体育(中英文版);2007年04期
6 梁荣;;未来世界:从全球化到扁平化?[J];黄金时代;2006年04期
7 林国建;;浅析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本教育[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佩德罗·雷诺;;中国走向全球[J];国际人才交流;2010年09期
9 盛昊云;全球化:社会主义的新课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曹宗彦;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的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子桥;;全球化延伸:从全球到地方(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2 关振忠;;钱箱的全球化与本地化之路[A];第四届(2011)中国商业信息化行业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商业信息化技术展览会会刊[C];2011年
3 Gerardo Rocha;;大学,全球化和社会变革(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Tan Chung;;美好新世界与中国的未来:有限的全球化与无限的全球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Edward Kus;;挑战,责任,理想—青年应对可持续的未来与全球化(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张国有;;全球化发展中非主力竞争集团的战略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双余;;品牌特征、价值和商标及全球化、本土化[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8 杨闯;;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安全问题[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张菁;;对临床护士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A];中华护理学会2005年“医院管理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10 丁进;;“国际化人才”探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建波;解读全球化[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陈炳才;第三只眼看全球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巴曙松;全球化金融必须全球化监管[N];南方日报;2009年
4 记者 易明灯;北京全球化程度世界第九[N];北京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沈威风;小成本的全球化[N];经济观察报;2009年
6 晓布;全球化与中国崛起的文化内涵[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丁力;区域化先于全球化[N];经济观察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孙楠;美国打退堂鼓 全球化倒退之忧隐现[N];国际商报;2010年
9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黄亚生;全球化与经济发展[N];大众科技报;2001年
10 刘昕;拒绝全球化代价更大[N];国际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勇;非传统安全研究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5年
2 赵士林;论中国媒体的危机报道[D];复旦大学;2005年
3 饶淑莹;世纪之交的帝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唐志红;经济全球化下一国产业结构优化[D];四川大学;2005年
5 方敏;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凌丹;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张喜军;中国政府采购:理论与实践的制度性探索[D];吉林大学;2007年
8 倪考莲;论加勒比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区域主义[D];复旦大学;2005年
9 陈辉;现代社会制度构建的人性诉求[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武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斌;中国与美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自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初探[D];西南大学;2007年
3 吕冠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建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李杰英;东亚政府改革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与借鉴[D];山西大学;2007年
5 周荣艳;浅析跨文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宁香;论全球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反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郑文胜;经济全球化下的台湾中小企业的因应之道[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金花;中日关系的进展与东亚共同体的建立[D];延边大学;2005年
9 孙石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当今全球化之批判性反思[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秦靓;全球化态势下的媒介帝国主义[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77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67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