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社会分层对于高等教育分层的影响——西安民办高校学生家庭背景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8 20:33

  本文选题:社会分层 切入点:教育分层 出处:《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摘要】:本文以社会分层时教育分层影响的理论为基础,以西安5所民办高校 3624份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和其他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学生家庭背景对于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和毕业去向意愿的影响。研究直接或间接地发现,家庭职业和教育背景对于子女能否接受高等教育具有正向影响;接受民办高等教育或公立高等教育学生的家长在不同教育程度的分布比例上存在差别;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对于子女进入民办高校中计划内招生项目、学历文凭试点项目或自学考试招生项目具有正向作用,家长的职业和经济收入水平对之却有负向作用;家长的受教育水平、职业和经济收入水平对于子女毕业后升学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我国社会分层对于教育分层产生的多方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及影响的不确定性,也预示着今后社会分层将会对教育分层产生越来越稳定的影响。这种发展趋势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al stratification on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 data of 3624 student questionnaires and other data in 5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Xi'an are the basis of this pap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s' family background on their chance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 graduate. The study directly or indirectly finds that family occupation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ir children's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Parents who receive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or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hav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ratios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 The pilot project of diploma or self-study examin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but the professional and economic income level of the parents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it; the education level of the parents, The occupational and economic income level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children's willingness to go to school after gradu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it reflects the uncertaint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influenc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also indicates that social stratification will have more and more stable influence on educational stratification in the future. This development trend has profound policy implication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3JZD003)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BCA010075)。
【分类号】:G648.7;G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香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1期

2 陈晓宇,闵维方;成本补偿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1999年03期

3 丁小浩;中日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相关问题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2年02期

4 余小波;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5 刘精明;教育不平等与教育扩张、现代化之关系初探[J];浙江学刊;2000年04期

6 李春玲;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涛,陈昌文,陈运,黄乐;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资本困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邦荣;;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文化机理及其实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方金友;;当代安徽社会阶级阶层的演进[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5 马小华;;多元化的组织建设:构建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潜在要求[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6 柏洋;陈松梅;;“角色-压力”动态管理理论[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7 成祖松;;农民流动的制度惰距特征与制度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8 李洁;“粉领”阶层——社会存在与自我认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江小容;;新农村建设思路下的农民工群体贡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10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航;;家庭环境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的调研报告[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杨迎秋;;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帅;魏建;;村民自治的挑战:空心化、村干部激励不足与自治行政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蒋美华;柴丽红;;女性商业服务业员工的职业变动[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蒋美华;;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内女性办事人员的职业变动[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胡建国;;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体系的性别建构[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宋圭武;;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与思考:以甘肃为例[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赵聚军;;福利刚性、市场、区域差距与人口结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小平;柳林;;城市规划的社会职能——以新生代农民工居住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5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耿百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唐海龙;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京京;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宏伟;政府在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平;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整合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周丽;产业结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尹丽;青岛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林军;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政府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吴殿鹏;山东省流动劳动力就业和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文和;日本国立、私立大学学费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2 谢作栩;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区域发展问题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丁小浩;高等教育财政危机与成本补偿[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4 丁小浩;对中国高等院校不同家庭收入学生群体的调查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5 潘懋元;女子高等教育:文化变迁的寒暑表——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国光;刘伟民;;社会分层与义务教育机会获得问题研究的综合考察[J];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喻少如;社会分层与环境意识[J];理论月刊;2002年08期

3 刘颖;;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J];教育探究;2008年03期

4 陈丹;民办高等教育的非边缘化[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5 张一平;甄祯;;放飞希望[J];教育与职业;2005年16期

6 ;浙江树人大学[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12期

7 柯佑祥;全国民办大学校长研讨会综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8 秦国柱;试论民办高等教育的界定与立法[J];江苏高教;2000年02期

9 崔舟平;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J];云南高教研究;2000年01期

10 马洪骏;;加快发展我省民办高等教育[J];乡音;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晏九s,

本文编号:1677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677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9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