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03 04:38

  本文选题: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 + 学科建设 ; 参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利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野,有利于社会的团结稳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其学科特质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民族学的学科交融性。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现实基础主要包括理论基础、社会基础、实践基础、研究基础等四个层面。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民族观教育、国家观教育、历史观教育、文化观教育和宗教观教育。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依据其民族性特征可以分为原则方法、具体方法、操作方法、方法运用的艺术和技巧等。提高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树立战略眼光,深化问题意识,立足人才培养,着眼社会服务。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edagogy is conducive to revealing the essence and law of the o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widening the new field of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o the unity and stability of society. N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bran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s specialty lies in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thnology.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n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cludes four levels: theoretical basis, social basis, practical basis and research basis. The content of n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cludes national view education, state view education, history view education, culture view education and religious view education. The methods of n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principle method, concrete method, operation method, the art and skill of method application and so on.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n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must set up a strategic vision, deepen the awareness of problems, base o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focus on social service.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分类号】:G7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瑞君;代晓光;;新世纪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研究探微[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徐柏才;;论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J];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成银;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建军;回族地区阿拉伯语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马文多;回族聚居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王旭;新疆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小平;西北少数民族公民非制度政治参与及其治理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立群;我国高校隐性德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7 罗杨;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邓毅然;和谐视域下非民族高校民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军;高等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张应平;维护新疆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吉臻;;构建特色学科体系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Z1期

2 方征;刘新华;;论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理论基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3 任克勤;;侦查学科建设研究[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余琼;;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0期

5 傅佑全;;中国毛泽东学提出的必要性探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张锦高;;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我校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特色的学科体系[J];中国地质教育;2005年04期

7 晏湘涛;;世界一流大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8 傅吉全;;加大学科建设力度 促进学校艺工融合[J];纺织教育;2009年05期

9 王金伟;;旅游教育学:一门亟待创建的新学科——旅游教育学的几个基本问题述略[J];旅游研究;2009年04期

10 张弛;;转型时期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策略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锦高;;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我校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特色的学科体系[A];科学发展观与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宁凯;;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高教科研课题《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模式研究》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滕志妍;;关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爱萍;单中惠;;二十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回眸[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敖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国内数字艺术学科发展的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6 李献水;李雪峰;陈平;张心彬;;浅谈加强煤层气学科人才培养[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专辑[C];2007年

7 秦国华;段志云;吴效良;;适应“两场”需要 加强产品技术学科建设[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王永炎;;中医药学学科建设研究方向的思考[A];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张莉萍;陈宏础;任国胜;;建立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搭建学科建设基础平台[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靳高风;;犯罪学学科规训与中国犯罪学的发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冷纪平;专家纵论古代文学学科建设[N];光明日报;2006年

2 魏小勇;学科兴衰关乎学校兴衰[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记者王鹏权;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 学科建设与政策建言同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唐鑫;以学科建设推动创建一流地方社科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记者 王握文、通讯员 李俭川;国防科技大学围绕军事变革加强学科建设[N];解放军报;2006年

6 ;人才孵化器 振兴新引擎[N];徐州日报;2010年

7 边丽霞 涵薏;战略先行创佳绩[N];上海科技报;2010年

8 张三夕;谈谈学科建设的非学术化问题[N];文艺报;2004年

9 记者 张策;本市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N];天津教育报;2007年

10 东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 王学全;强化特色优势 实现行业高校的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志鹏;我国音乐科技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煜辉;中医情志学科建设及情志病证临床防治框架构建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6 杨德钦;施工工效学原理与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7 吴正荆;信息社会学研究内容、理论范式与学科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冲锋;领导教育学的学科自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艳清;体育美学学科体系现状考察及建构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程艳峰;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当代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3 李小晖;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回顾与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杜丹丹;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李启迪;体育政策学构想[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6 于妍;环境艺术设计材料馆学学科建设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7 班武;医科大学学科建设动态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综合评估软件系统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8 高昀;论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规划[D];湖南大学;2005年

9 刘婷婷;钢琴即兴伴奏学科建设雏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于文波;研究型学院学科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37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837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c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