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闽东畲族乡村教育
本文选题:清末民初 + 闽东 ; 参考:《教育评论》2013年06期
【摘要】:清末民初是闽东畲族乡村教育发展的历史节点。在这一时期,畲族传统的歌教得以拓展,私塾教育相对普及,国民教育、教会教育等现代教育对畲族乡村有着不同程度的渗透。以上这种教育格局的出现,是由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与闽东畲族乡村自身的实际决定的。这一时期的闽东畲族乡村教育,在福建民族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Abstract]: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were the historical nod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e nationality rural education in East Fujian. During this period, the traditional song education of she nationality was expanded, private school education was popularized relatively, and modern education, such as national education and church education, permeated the village of she nationality to varying degrees. The above educational pattern is determined by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village of she nationality in the east of Fujian. The rural education of she nationality in this period has some typ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Fujian ethnic education.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民族研究所;
【分类号】:K251;G7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蓝图;蓝炯熹;;闽浙赣交界地:地理枢纽与畲民族共同体的建构——以历史地理为视角[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思思;;浅谈霞浦白鹭坑畲族小说歌的歌词题材及文化传承[J];大众文艺;2012年05期
2 石奕龙;;畲族男大当嫁吗[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习珍英;;浅论江西畲族族群祭祀舞蹈《铃刀舞》[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S1期
4 习英;;畲族民俗舞蹈文化区域与福建舞蹈史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S1期
5 蓝图;蓝炯熹;;闽浙赣交界地:地理枢纽与畲民族共同体的建构——以历史地理为视角[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闫晶;范雪荣;吴微微;;畲族古代服饰文化变迁[J];纺织学报;2011年02期
7 周典恩;;清代畲汉文化冲突述议[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8 王逍;;文化透镜下的畲族历史[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9 王逍;;文化自觉与畲族经济转型[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10 林校生;;闽东北“畲”“倭”关系初识[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永章;;畲族与瑶苗同异辨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2 周典恩;;清代畲汉文化冲突述议[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3 雷国强;;畲族盘瓠传说的原始文化内涵及其功能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4 蓝炯熹;;畲民家族文化简论[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5 蓝万清;;畲族“乌饭”传说的文化考察[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6 缪品枚;;畲族与闽东传统文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7 潘峰;;畲族婚俗的亲家伯角色扮演[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8 谢滨;邢立新;;福建省畲族档案资料及其开发利用价值[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9 兰俏梅;;客家教育带给畲族教育的启示[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10 蓝达居;;畲族认同初论[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逍;走向市场:一个畲族村落的农作物种植与经济变迁[D];厦门大学;2007年
3 彭维斌;中国东南民间信仰的土著性[D];厦门大学;2009年
4 贾怀鹏;河南淮阳泥泥狗图像的故事形态及其意象的审美潜能[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兰;霞浦畲族歌谣传承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黄倩红;文献学视野下的《畲族小说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兰建华;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农村畲族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谭静怡;畲瑶传统婚姻文化的历史学考察[D];温州大学;2010年
5 林宏杰;民族身份确认与族群认同[D];厦门大学;2007年
6 谭莹菲;社会变迁背景下的畲族幼儿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黎家玲;客家历史节日民俗地理初探[D];暨南大学;2008年
8 上官紫淇;论福建畲族传统服饰艺术及文化内涵[D];山西大学;2008年
9 曾华燕;畲族盘歌仪式音乐中的族性认同与文化变迁[D];厦门大学;2008年
10 董波;从东家人到畲族[D];厦门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蓝炯熹;;晚清闽东畲族乡村的乞丐问题——以九通畲村“禁丐碑”碑文为中心[J];民族研究;2007年05期
2 陈支平;;清代闽东畲族社会经济的一个个案分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卢美松;;太姥传说与畲族渊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2 郭志超;;畲汉通婚初探[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富平;清末民初兴农思想述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徐洁;;清末民初吉林西部蒙边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J];历史档案;2006年03期
3 车辚;;清末民初的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及其成因[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李国栋;;清末民初关于民族问题的论战[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5 孙岩;王苗;;清末民初朝鲜移民我国东北的原因探析[J];前沿;2008年09期
6 李平;;清末民初商会设立的商业学堂[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李兴平,石慧玺;清末民初甘肃家庭嬗变刍议[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周谷平;代妮娜;;清末民初留日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赵建国;;清末民初的上海日报公会[J];探求;2006年04期
10 刘玉梅;;清末民初教师群体过渡性特征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琴;;试论清末民初的贵州新兴社团[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毕苑;;清末民初的博物教科书与进化论的传播[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3 ;清末民初的报刊与社会历史空间[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4 丁凤麟;;难以忘却的学术贡献——《清末民初资产阶级与社会变动》评介[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5 周传家;;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和京剧改良[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6 周松青;;试论清末民初上海地方自治的社会功能[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7 罗检秋;;清末民初考据学方法的发展[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8 虞和平;;清末民初商会的商事仲裁制度建设[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9 刘文俊;;清末民初桂越边境的对汛[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郝锦花;;清末民初乡村精英离乡的“新学”教育原因浅析[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永祥;从京剧“坤班”到女子新剧团[N];中国档案报;2005年
2 黄轶;20世纪末“晚清文化研究热”断想[N];文艺报;2008年
3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罗检秋;近代从“文明”到“文化”的思想过渡[N];光明日报;2009年
4 胡瑞华;清末民初进步人士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0年
5 张天社;多层次多角度观照清末民初的民主政治[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刘波;绍英日记中的清末民初史事[N];光明日报;2011年
7 丁波;一本有史、有识、有趣的世博图书[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杨国强 口述 黄晓峰 整理;西潮与回澜:清末民初的一段思想历史[N];东方早报;2011年
9 王先明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清末民初的“绅权”变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朱寰;向历史深处溯源[N];青岛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效正;清末民初庙产问题研究(1895-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杨木武;莫里循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情[D];苏州大学;2004年
4 李平亮;卷入“大变局”[D];厦门大学;2004年
5 丁淑琴;清末民初甘青地区民族社会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胡素萍;李佳白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D];中山大学;2006年
7 张利荣;清末民初甘肃的警政建设[D];暨南大学;2007年
8 吕雪飞;东北三省咨议局、资政院及第一届国会、省议会议员选举考略[D];吉林大学;2012年
9 朱庆葆;抗拒与变迁[D];南京大学;1992年
10 王红军;清末民初思想界的黄远生[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克亮;清末民初的灾荒与荒政研究(1840—1927)[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罗彩云;清末民初湖南社会习俗的演变(1895—1927)[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唐湘雨;清末民初市场管理法制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付蓓;论清末民初的中外合资企业[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史林杰;清末民初国民性改造思潮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霍晓玲;清末民初河南地方自治[D];河南大学;2005年
7 周群;清末民初湖北农村经济社会的变更[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新萍;清末民初30年间山东人的日本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召庸;清末民初拉萨动乱初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静;清末民初女子社团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83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883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