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殊教育》杂志2006年征订启事
本文选题:中国特殊教育 + 全纳教育 ; 参考:《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11期
[Abstract]:......
【分类号】:G76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特殊教育》开始支付稿酬——为建所70周年献礼[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7期
2 钟英兰;;试论全纳教育面临的困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3 蓝建;;芬兰全纳教育:让所有学生都成功[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Z1期
4 张文琪;;全纳教育背景下浅析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5 李军胜;;论全纳教育的可行性[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6 苏慧;雷江华;;国外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学校的角色定位及其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7 李立早;;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全纳教育适应问题的思考与分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谭焕新;;转盘游戏:加拿大全纳教育的认同与全纳氛围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雨林;;我国特校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向[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10 郭德华;;用马克思的全面发展观构建中国大特教理念[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2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颜家睦;;全纳教育特殊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努力办出老年大学的水平、特色和效益[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6 丁安祥;;承载“全纳教育”之重任——民间组织参与老年教育办学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2000—2004)[C];2005年
7 邵景元;;树立“全纳”理念 实施“全纳”教育[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8 陆剑杰;邵景元;;科学的理念是成功实践的灵魂——参加第三年龄学习国际研究研讨会的主要收获[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9 陈乃林;;终身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社区教育[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王莉;拉萨市残联积极推行全纳教育[N];西藏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小兵;全纳教育是建设全纳社会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5 谢云挺;全纳教育:起点公平始于“有教无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郑晋鸣;特殊教育的特殊人才[N];光明日报;2007年
7 艾丹青邋通讯员 郑锦杭 张萍;“明珠”的孩子说这里没人叫我“乡巴佬”[N];杭州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徐菲菲 闫飞;“全纳教育”打造残疾儿童幸福人生[N];延边日报;2009年
9 赵一枫;全纳教育在这里初绽蓓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高一村;教育:为残疾儿童融入社会打开一扇门[N];中国社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孟朔竹;全纳教育视角下孤残儿童的早期干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克磊;论全纳文化课程的构建[D];西南大学;2009年
6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兰芳;全纳教育:瑞典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亚洲;全民教育与全纳教育关系辨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88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88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