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成都市高一学生人格特质与父母养育方式相关性调查

发布时间:2018-07-21 11:51
【摘要】: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人格特质的影响。方法2004-04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成都市区586名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人格特质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在EMBU中,父亲的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而母亲的教养方式无性别差异;在EPQ中,P,N,L3个维度得分有性别差异,E维度得分无性别差异;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养育方式中母亲的惩罚、严厉(m4)对子女精神质(P),掩饰或纯朴性(L)两维度的影响更显著,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m2)对子女内外向(E)维度影响更为显著;父亲的惩罚、严厉(f2),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m2)对子女神经质或情绪的稳定性(N)维度的影响更显著。结论父亲对子女的养育方式存在性别差异;男、女生的人格特质有差别;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人格特质有影响。表明培养子女健全人格需父母采取个体化、正性的养育方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on the character of children and women. Methods 2004-04 College of clinical medicine of Western Sichuan University, using "parental rearing style evaluation scale (EMBU)"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586 senior students in Chengdu City, and adopted SPSS10 0 software to analyz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parental rearing. Results in EMBU, there we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father's way of nurturing, and there was no sex difference between mothers; in EPQ, P, N, L3 had sex differences and E dimensions had no gender differences;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unishment of mother in parenting style was severe (M4) for children's spirit (P). The influence of the two dimension of L is more significant, mother's excessive interference and over protection (M2) have mor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 dimension of children; father's punishment, severity (F2), mother's excessive interference, and excessive protection (M2) have mor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hildren's neuroticism or emotional stability (N) dimension. In gender differences,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traits between men and women;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have an impac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and wome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妇幼卫生系99级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妇幼卫生系99级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妇幼卫生系99级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妇幼卫生系99级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妇幼卫生系99级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妇幼卫生系99级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妇幼卫生系99级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
【分类号】:B844.2;G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赵冬菊;儿童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5期

2 孙铃,王永丽;高中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3 马伟娜,侯公林;父母养育方式与医学生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4 刘秀芬,黄悦勤,李立明;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3期

5 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2期

6 张津萼,宋燕华,张艾琳;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试用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2期

7 黄悦勤,云淑梅,石立红,张桂芝,许又新;中学生人格偏离与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军,王玉凤,顾伯美,刘靖;多动症和学习困难儿童父母教育方式探讨[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1期

2 王居平;开展图书治疗 提高大学生健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杨承舟;;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李东升,陶芳标;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及其与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5 钱铭怡,姚萍,李丽敏;父母的信念对其子女信念影响的调查和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6期

6 吴志超;中国古代养生心理学思想试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7 廖八根,罗兴华;心境状态量表监测运动疲劳的评价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8 潘桂兰,厚华刚,,石瑞丽;医学生艾森克个性特征测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9 刘宝花,黄悦勤,王燕玲,张桂芝,王玉凤;4~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3期

10 黄车白,石寿森,蒲丽娟;病人的人格特征与心理治疗疗效的关系[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华;;从心理测量角度看画家梵·高[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文师华;戴晓云;;世事庄周蝴蝶梦 春愁臣甫杜鹃诗——论辛稼轩的人生悲剧[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云;不同年级学生阅读有或无配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忠文;对针灸调整德国人心身状态的初步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张伯华;《内经》情志治疗思想临床应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冯夏婷;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尹立;精神分析与佛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穆新华;癌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应付方式评估及其相关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2 华炜;中学生创造个性特点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玲;中学生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其系统家庭治疗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锦冲;福州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旺;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7 何静;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魏峰;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傅秋生;一种改进的小鼠吗啡复吸模型[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10 谢秋幼;汉语失写症与脑损害部位关系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伊薇;大学青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6年03期

2 陈国鹏,宋正国,林丽英,缪小春,桑标;我国中小学生创造力与智力和人格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6年03期

3 李淑然,纪秀琴,屠惠明;1978—1987年北京市十六所大学本科生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情况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年03期

4 徐泰,艾赛提,张春强,王槐鸿,杨征,崔俊南;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在维吾尔族大学生中的试用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年06期

5 韩岭,杨德森;神经症患者个性特征的性别差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年01期

6 王家林,彭崇基,陆焯平;广西南宁市中学生EPQ测查和全面发展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年03期

7 姜厚璧,冯卫;偏头痛患者个性测验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1期

8 张津萼,宋燕华,张艾琳;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试用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2期

9 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3期

10 黄悦勤,云淑梅,石立红,张桂芝,许又新;中学生人格偏离与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忠刚;;青少年人格的研究综述[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4期

2 米豆豆;;时间管理倾向研究回顾[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3 周倩;姚志强;;大学生人格特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9期

4 王刚;李志勇;;师范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黄琳;;青少年双性化人格及其培养的途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6 王世锴;郭萍;王薇;高文斌;;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1年07期

7 陈功香;孙英红;;90后大学生网络依赖与C型行为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7期

8 周晓菲;;框架效应下大学生人格特质对风险决策的影响[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9 宋广文;郭永香;赵平平;;高低行为激活系统个体在赌博任务下的决策模式[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2期

10 沈宁;;奥尔波特及人格心理学[J];大众心理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望舒;;西安市大学生网络使用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王宇中;;以目标人群为描述对象的人格特质词汇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邓晶;钱铭怡;;咨询师人格特质对双重关系伦理困境认知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余微微;周颖;柯晓燕;邓慧华;陆祖宏;;育儿压力与人格特质对母亲抑郁情绪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吕昀;蒋艳菊;;感觉寻求研究述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胡佳磊;;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静;张会丽;;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工作价值观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辛雅丽;;大学生的防御方式与人格特质的关系[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赵阿勐;刘宣文;;不同人格特质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芹;;大学生成功恐惧及其预测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方晓;对邪教痴迷者人格特质的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东方晓;对邪教痴迷者人格特质的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彭凯平;主观幸福也有现实意义[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孙彦 殷晓莉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幸福心理魔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童光来;中国人人格界定六维说[N];北京科技报;2004年

6 亚周;“压力年代”的心理调适[N];中国妇女报;2001年

7 张峻芳;男人让压力随风去[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侯玉波 肖震宇;CEO《无间道》:减压管理从何入手?[N];财经时报;2004年

9 霍涌泉 段海军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视野下的乐观主义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蓓;妈妈沙龙:给亲子一次重新认知的机会[N];中国妇女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俪珊;商业银行管理人员人格特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5 焦岚;心理生活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武忠刚;越南青少年人格特征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俞蓉蓉;反社会型人格特质的结构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文英;心理应激对不同人格特质青少年射击运动员T淋巴细胞亚群及IgG、IgA、IgM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祖娴;青少年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3 王华;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芹;大学生成功恐惧及其预测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5 郭庆童;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统永;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外语焦虑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瑛;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侯春娜;情绪社会化过程中的适应技能与人格特质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9 邹颖佳;不同人格特质、认知方式对图形推理水平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仲敏;情绪智力与认知智力、人格特质、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35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135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a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