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当今中国特殊教育组织形式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04 19:18
【摘要】:“九五”期间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是根据当今中国之国情及未来发展之要求而提出的。近年来,随着国家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推广,特殊教育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特殊教育组织形式(特殊教育学校)已不能适应发展了的特殊教育内容,新的特殊教育组织形式(普通学校附属特教班、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应运而生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它的出现有其深厚的理论与哲学基础和很大的实践意义,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选择。内容与形式的原理又要求在发展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时候既要发展其数量又要关注其质量。
[Abstract]:The new patter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Ni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future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romo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our country, the cont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al form of special educatio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ed special education content. The new organizational form of special education (special education classes attached to ordinary schools and special children studying in regular schools)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 and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China. Its appearance has its profound theoretical and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and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of history and the choice of the times. The principle of content and form requires that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classes and special class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100875
【分类号】:G7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娜;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唐静萍;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研究和改革的几点思考[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熊西宇;;浅谈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实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5 王鹤;;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隋岩;当代中国文化形态的划分和嬗变——对三种文化形态的哲学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王红红;;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熊和平,赵鹤龄;后现代批判视角我国近20年的教学过程本质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9 丁邦平;;教学(理)论与课程论关系新探:基于比较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10 刘建华;听障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与阅读指导的建议[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覃兵;;二十年来我国教学原则地位研究之综述——与教学论诸范畴关系的讨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覃兵;;二十年来我国教学原则体系构建状况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覃兵;;论我国二十年来教学原则的批判反思与创新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周晓红;李刚;;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与对策解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钟凤培;;浅谈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发展[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湖南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5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兰香;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国强;2000-2008年美国、英国体育教学研究状况及趋势[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关悦;上海部分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王燕;特殊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戴琳;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在职培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微微;高校旅游专业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殷燕;论话题设计在小说教学中的实施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徐敏;职高单招班语文课前预习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08年《中国特殊教育》杂志征订启事——将由华东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协办,,封面及编委将全面更新[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12期

2 鹿崇涛;;特殊教育呼唤“真教研”[J];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02期

3 ;《中国特殊教育学》获“华夏英才基金”资助[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6期

4 ;《中国特殊教育》杂志增设“特教名校园地”的通知[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4期

5 ;《中国特殊教育》征稿简则及作者须知[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4期

6 ;《中国特殊教育》征稿简则及作者须知[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2期

7 ;《中国特殊教育》征稿简则及作者须知[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12期

8 ;历史性进步:《中国特殊教育》杂志取消编审费——“人本特教”筑起新的里程碑[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8期

9 ;历史性进步:《中国特殊教育》杂志取消编审费——“人本特教”筑起新的里程碑[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9期

10 王文宝;第二届中国特殊教育与康复论坛在北京举行[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邓永兴;;浅谈音乐治疗对智残、孤独症儿童的辅助治疗作用[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文华;;论手语的基本要素——语形的内涵及相关类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3 刘全礼;毛荣健;;特殊儿童心理卫生专委会2011-2015年工作规划[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晋鸣;特殊教育的特殊人才[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高一村;教育:为残疾儿童融入社会打开一扇门[N];中国社会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畅;百岁老人焕发青春[N];人民日报;2006年

4 刘月辉;有一种使命叫关怀[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刘伟;于无声处花绽放[N];咸阳日报;2007年

6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副教授 顾定倩;中国特殊教育与残疾人体育蓬勃发展[N];光明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茅卫东;让我们把更多目光投向特殊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6年

8 见习记者 胡虹娅;与“法”同等重要的是“落实”[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赵婀娜;让孩子们有尊严地生活[N];人民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陈晓蓓;日本特教的养护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4 马雷军;教育优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s

本文编号:2164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164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8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