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思考
[Abstract]:Low expectation, ignoring cognitive training and identity influence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break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concepts,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apply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combin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作者单位】: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7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盛永进;个别化教学理念的应然追问[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丹;英语学科中学生个体差异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杨晨;胡国庆;陈梦思;;残疾人体育研究的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李东风;;新办本科院校英语分级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刘亚军;杨永战;;差异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李秀霞;;网络环境下公共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陈曙;罗永华;黄依柱;;论全纳教育视野下的融合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7 徐雪梅;曾呢娟;;高职英语差异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探究[J];才智;2009年24期
8 李婷婷;;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析[J];才智;2011年05期
9 宋景芬;;浅析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全纳性教学[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王薇;张丹菊;;大学英语分级教学A级班教学模式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树婷;;差异教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与实践[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3 钟铧;;浅谈小学英语学习的走校制[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刘岚;刘福泉;;天津市特殊教育研究的现状、特点与趋势[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薛原;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耀明;论教学的差异性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玲;差异教学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袁茵;听觉障碍中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雷江华;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信素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孟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升日;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丽霞;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6 王丽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班级管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黄正之;高一化学实施差异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余静;校本课程下差异教学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0年
9 刘倩;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吴敏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冯建军;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J];教育科学;2004年02期
2 张新平;格林菲德教育组织管理理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9期
3 金生,
本文编号:2168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16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