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发展的影响
[Abstract]:Minors are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personality. Family education plays a fundamental and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minors' moral personality, family structure, family economic situation and family atmosphere, parents' personality and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Parental rearing attitude, behavior styl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re all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nor moral personality. The author investigated the parents of 829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Jiangxi Provinc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ositive factors in family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good moral personality.
【作者单位】:
【分类号】:G78;D6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名,辛宏伟;兰州市4~6岁幼儿行为问题与家庭心理环境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6期
2 赵成文;道德人格及其社会功能初探[J];社会科学;1999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望华,张治忠;实现社会整合的道德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张建卫;刘玉新;张丽红;;企业家道德人格的内涵解析与作用机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楚丽霞;互联网对青少年道德人格形成趋势的影响——来自天津社会科学院的调查[J];道德与文明;2004年02期
4 李士菊;论宗教及其道德中的人文关怀意蕴[J];道德与文明;2004年06期
5 郭玉宇;;基因技术发展背景下对道德人格权的反思[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刘瑛;;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张庭辉;;家庭环境对幼儿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述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王树平,马胜凯;新时期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武瑞娜;韦丽琴;侯瑞丽;赵若望;;家庭养育环境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孔晓健;;新时期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理想化塑造[J];教书育人;2007年2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放珍;论道德人格[D];中南大学;2002年
2 亢丽娟;道德人格的现代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顾丹丹;论道德信仰与重建[D];扬州大学;2003年
4 张志华;现阶段青年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昌政;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D];苏州大学;2004年
6 杨秀玲;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7 郗春梅;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寒斌;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与学生社会适应性及品德培养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6年
9 徐杰;幼儿社会技能量表家长版的初步修订和使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于天红;高校道德教育实效“切入点”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瑶,宋维真,崔秋耕;多动症儿童的心理评定和家庭因素的关系[J];心理学报;1986年04期
2 衣明纪,魏书珍,张永红,周晓彬;家庭精神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03期
3 王玉凤,沈渔惃;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综合研究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年03期
4 苏林雁,李雪荣,蒋少艾;家庭因素对幼儿行为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树娟;草原;;“妈,您选哪条路?”[J];中国质量万里行;1994年06期
2 ;总结经验推动“九五”儿童工作再上新台阶──陈慕华、徐志坚、刘海荣在全国“三优工程”和家庭教育工作总结表彰暨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妇运;1996年11期
3 雷鸣;;朝阳在南粤冉冉升起——广东省关工委2003年实施扶贫助学“朝阳工程”暨“家庭教育杰出之家”颁奖大会在广州举行[J];源流;2004年01期
4 鲁家宝;;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30期
5 方路;;简讯[J];父母必读;1981年02期
6 钟晓云;青年思想教育的合力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7 田志坤;;浅论现阶段的道德建设与家庭教育[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8 А·Г·哈尔切夫;何志华;;文明是家庭巩固的基础[J];国际观察;1989年02期
9 徐惟诚;把家庭教育的指导纳入职工思想工作的内容[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3年05期
10 田野;社会变迁中家庭教育的发展与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199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鹰;;提高家长道德素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务之急[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年
2 田雅娥;;第二讲 更新家教观念 争做合格家长[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3 孙浩哲;;第八讲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的误区及对策[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4 赵莉;;谈家庭教育的时代特点与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5 段维荣;;全日制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6 乔晓莉;;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浅谈班主任与家庭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陆超;张余恨;李俊达;宁德志;;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现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蒙廷英;;家庭教育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初探[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7年
9 王锐;;家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林佩淳;;家庭教育之我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述玉;家庭教育中的“无为而治”[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2 叶阿炳;家庭教育不是“私事”[N];今日信息报;2003年
3 尚意;“不讲理”的家庭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记者 陈玮 赵海旭 通讯员 周盼;教白领们学习怎样“读懂”孩子[N];杭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高毅哲;中教观察:家庭教育如何补上德育“短板”[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杨晋生;家庭教育要适度[N];山西日报;2002年
7 秀章;家庭教育 身教为先[N];山西日报;2003年
8 苗元江;家庭教育ABC[N];大众科技报;2001年
9 刘素贞;家庭教育的错误[N];健康报;2001年
10 王英伦 记者 吕扬;家庭教育——天下父母共同的话题[N];陕西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瑾;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启动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南钢;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强;学校课程与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佳;西方元素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述永;家长关怀与少年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左群英;儿童同情的教育现象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玉梅;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自斌;陈鹤琴儿童家庭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清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龚雯;进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城市适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宗韵;明清徽商家庭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俊景;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7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建英;社会变迁条件下的家庭教育浅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姜珊珊;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程艳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84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18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