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公民社会理论看公民教育的构成
[Abstract]:Civic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project of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civil society. The conception of ideal form, internal relationship and operation mode of civil society prescribes the framework and composition of civic education. Civic education must focus on its social orientation, existence mission and core content, scientifically determine its own goal,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means of realization.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公民社会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分类号】:G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艳蓓;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李熠煜;当代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研究评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立志;曹亚玲;;从经济法视角看社会团体的法主体地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郭剑平;;论我国法律秩序的法律文化匹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顾陈军;;安徽省民间组织的发展问题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尹保华;公民社会与社会工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尹玮;;浅析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中的地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王金辉;王永莲;;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自愿失灵[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7 蒋灏;;埃及公民社会伊斯兰化及政府对策[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1期
8 吴江生;苏玉菊;;非政府组织的内涵、功能与合法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李锐,司军鹏;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制度和创新[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李艳红;张秀华;王军;;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辩证思考[J];蚌埠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承豫;刘星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中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帅学明;徐涛;;培育非政府组织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徐湘林;;政治特性、效率误区与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的现实主义理性审视[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5 井敏;;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要处理好的三组关系[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6 刘洪涛;潘银磊;;非政府组织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郁建兴;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一个概念性考察[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吴刚;;国际视野中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9 矫海霞;;从伦理学视角看民间组织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10 张兆曙;;城市议题与社会复合主体的联合治理——对杭州三种城市治理实践的组织分析[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郑慧;商会的经济学性质与集体行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邹舒然;网络传播对我国公民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海博;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法律地位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于小倩;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成路径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贾连莹;中等职业学校世界公民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贾(?);论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参与问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慧;我国环境NGO的发展与完善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岩;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探析——兼论“市民社会”理论的现代意义[J];江海学刊;2000年04期
2 马长山;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治的基础和界限[J];法学研究;2001年03期
3 陈晏清,王新生;市民社会观念的当代演变及其意义[J];南开学报;2001年06期
4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01期
5 童世骏;第三个向度─—与政治、经济关系微妙的“市民社会”[J];欧洲;1995年03期
6 郁建兴;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J];人文杂志;2000年03期
7 方朝晖;对90年代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8 储建国;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方朝晖;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10 郁建兴;伯恩斯坦的市民社会理论与马克思[J];哲学研究;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公武;;资本主义国家公民教育简况[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5年09期
2 王小侠;转型时期的香港教育[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3 ;公民教育目标与思维方式的培养[J];学术研究;1999年01期
4 黄甫全;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公民教育的基本策略[J];学术研究;1999年02期
5 张耀杰;;李慎之本人的“公民教育”[J];山西文学;2005年10期
6 弓立新;肖川;;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孩子民主的性格——访肖川[J];少年儿童研究;2006年04期
7 程晓峰;;加快公民教育步伐,转变新时期德育教育[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12期
8 谢克昌;;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年19期
9 吴杏梅;;广州市小学生公民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J];小学德育;2008年10期
10 赵峗;;追问公民教育之路[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香灼玑;;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开幕词[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彭敬慈;;推动公民教育,从何人手?[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晖;赵慧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与人的发展[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4 洪泉湖;;台湾公民教育的实践:以高级中学的教学为例[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5 赵达仕;;纵论公民教育的基本取向[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何志平;;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重点讲词[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东哠;;关于公民教育基本内涵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进华;;中韩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较研究[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洪泉湖;;台湾公民教育的省思与展望[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志俭;;从信息到形式:通过传媒教育令公民教育教学变得更出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琳;公民教育在美国[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尧;反邪教应作为公民教育内容[N];人民日报;2001年
3 乔杉;扫盲与公民教育是两回事[N];工人日报;2009年
4 王建一;公民教育 HR有责[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5 王殿卿;担起未成年人公民教育的重担[N];光明日报;2005年
6 卧松;公民教育欲为学生扩权[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苏颂兴;公民教育:“我要爱国”[N];文汇报;2001年
8 邢永富;危机面前的公民教育思考[N];人民日报;2003年
9 全国政协委员 何悦;应加强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公民教育推进成效显著[N];人民政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守波;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轶男;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范微微;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国家认同: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姬振旗;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斯伦;演绎作品构成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李长伟;好人与好公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德建;公民教育[D];河南大学;2003年
2 张向东;论我国的公民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
3 王琳;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契合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4 夏英华;公民教育融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越;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下的法国公民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岳书杰;澳大利亚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瑞良;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公民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孔静;重塑公民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吕s,
本文编号:2270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270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