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定位的“两难困境”
[Abstract]:In the practice of rural education, most people think that the orient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is "examination-oriented" is reasonable. However, the majority of scholars in educational theory severely criticize the rural education which is oriented to "examination-oriented", and think that rural education should be positioned in the current and future life of farmers. In order to make rural education have the function of "examination-oriented" and "life", we must reform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incentive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人教育部
【分类号】:G7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世忠,王一涛;对人力资本理论的一个验证——湖北省Y县“职教兴农模式”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4年3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宜;;不同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李亚芹;凌云;张新民;;论农民工教育与培训现实境况的边缘化[J];职教论坛;2007年05期
3 庄西真;社会分层和流动与职业教育发展[J];职教通讯;2005年02期
4 卢盛华;认知心理学的多元化状态与教育研究中的理论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02期
5 卢盛华;皮亚杰的方法论:体系、优势与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1年04期
6 王文清;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素质培养[J];阴山学刊;2000年05期
7 刘健峰;;中国农民工的流动与城乡可持续发展[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王发斌,李红霞;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1年02期
9 邓志强;李文艳;;社会流动机制的转变对农村生育率的影响[J];西北人口;2007年02期
10 张星;社会流动与中间阶层的壮大和发展[J];前沿;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红涛;;强势与弱势分割——信息传播资源分配结构的动态观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郭宝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地方政府职能发挥[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韦小鸿;;刍议社会阶层结构合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游;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农村社区的角色分析[D];上海大学;2006年
2 赵准胜;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3 姚俭建;财富与身份:华村准中产阶层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4 丁云亮;阶级话语的叙述与表象[D];上海大学;2006年
5 刘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尽晖;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何如海;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骆秉全;美与和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虞红平;农村妇女教育地位的达致与被排斥[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义志;城市公共安全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何秀琼;福清市第三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涛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余;中国农民分层的经济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冬平;用教育公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D];南昌大学;2007年
7 李志新;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王媛媛;建国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的变迁[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滕云;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郭镜;农民矿工的生存状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从实际出发把农村教育办好办活[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10期
2 ;清除“左”的思想 发展农村教育[J];安徽教育;1981年05期
3 熊文明;党教育我献身农村教育事业[J];江西教育;1981年09期
4 杨少颐;贺正南;;农村教育将进入大有希望的年代[J];湖南教育;1981年11期
5 ;加快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J];安徽教育;1983年02期
6 刘雪初;;稳步发展的桃江县农村教育[J];人民教育;1983年02期
7 陈平;张利德;宁林;;愿农村教育早日腾飞——邻水采访札记[J];四川教育;1983年11期
8 ;省委批转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教育的报告[J];四川教育;1983年06期
9 唐从健;吴大明;;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教育[J];四川教育;1983年09期
10 ;改革农村教育 适应新的形势[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光文;;以陶为师 提高农村教育工作者的素质[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2 ;探索一条农村教育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路子[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3 赵银书;张泉水;宋怀保;;建设陶研之乡的思考[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4 胡桂生;;试论陶行知的农村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5 叶良骏;;陶行知农村教育理论与实践[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6 张福爱;;“教育与农业携手”和“科学下嫁”的重要现实意义[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7 ;调整农村教育结构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8 ;巩固发展农村教育 加快科教兴乡步伐[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9 ;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任务 促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10 姚蓉;;发展农村教育与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鞍钢 熊义志 李春波;要让9亿农民先受益[N];中国财经报;2000年
2 山东省即墨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邹翠欣;教育储蓄 想着农民[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记者 肖铮;福建严格农村中小学收费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土根;读书咋就这么难[N];中国质量报;2000年
5 记者 易运文;深圳龙岗区实施“农村教育城市化”工程[N];光明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苗家生;改革农村教育 培养新型农民[N];光明日报;2000年
7 朱立煌;改变农村“应试教育”的现状[N];江西日报;2000年
8 记者 刘宏;幢幢崭新校舍拔地而起[N];江西日报;2000年
9 记者 王建新 岳富荣;西藏贡嘎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N];人民日报;2000年
10 记者 苏军;师资招聘侧重农村教育[N];文汇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2 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吕丽艳;教育卸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韩秀华;中国二元教育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闫引堂;国家与教师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马云;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卫星;经济增长与中国农村教育投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郝振君;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罗汉书;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文正东;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教育的现存问题和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忠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建军;教育水平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D];湖南大学;2003年
7 刘国瑜;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8 张文;现代农民素质教育浅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贺飞;徽州农村教育与农村现代化—对皖南汪村教育的社会学分析[D];安徽大学;2004年
10 李敏;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20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320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