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论民族高校德育的人性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8-12-10 06:09
【摘要】:民族高校德育的人性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桥梁。德育要体现“人是主体”的思想必须使德育教学方法从灌输走向对话,实现从书本回归现实生活是德育人性化的根基,促进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德育的终极目标,尊重差异,关注民族文化是民族高校德育有效性的保证。
[Abstract]:The humaniz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is the bridge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campus. In order to embody the idea that "man is the main body", the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must be changed from indoctrination to dialogue, the realization of returning from books to real life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iz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is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nd to respect the difference. Paying attention to national culture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validity of moral education in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学院
【分类号】:G7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刘旭东;关注生命价值与创新教育琐谈[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钦太;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J];肇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朱君梅,胡贵禄;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黄正平;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基本走向[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4 刘玉标;;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契合的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张建东;德育与心育相结合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6 郭志新;;关于构筑新型高校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典兵;道德教育的新视角:探究性道德学习[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8 徐涛,齐亚静;新世纪德育:向生活回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9 张玉茹,许惠芬;情境体验: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2期

10 李少荣;;大学生集群行为的应对与德育反思[J];高教探索;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涛;肖平;;人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其华;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洁;我国研究生事务管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夫伟;迷失与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燕;生命教育与青少年道德素质发展[D];山东大学;2007年

2 卞海勇;德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大学校园文化生活[D];苏州大学;2006年

3 王素莲;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李R,

本文编号:2370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370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b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