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创新的十大预期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current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China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program, this paper takes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the teaching model as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combines the trend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model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teaching concept. Ten aspects, such as goal-oriented, cultivation, learning resources, learning suppor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eaching design and evalu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provide a vision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open university teaching mode.
【作者单位】: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江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
【基金】: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教育技术学)专项资助研究成果之一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国际视野下的开放大学组织架构的比较研究》(编号:11ZD038)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728.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美凤;关于电大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2 严冰;吴国祥;;WEB2.0与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3期
3 杨银付;;加强开放大学的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6期
4 翁朱华;;教学模式与学习支持服务:优质远程教育的关键——200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远程教育教席国际系列研修班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5 钟志贤;;教学设计视域:大学教学模式的局限与走向[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6 王一兵;;再论中国电大的定位与未来——来自2009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7 陈燕;袁婷;;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之管见[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8 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年20期
9 朱晓青;;发展性评价:面向开放大学学生的新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7期
10 武丽志;;价值链:远程教育服务增值模式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维富;信息素养2.0的内容模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寿;郑汉华;马友文;史锐;吴秀玲;;英国开放大学印象及对建设我国开放大学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林晓飞;陈光;钱付平;;知识再现法在安全学原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郭金玲;;嵌入式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与分析[J];办公自动化;2012年02期
4 郭金玲;赵怡;闫俊伢;;软件工程专业汇编语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2年06期
5 高勤丽;;北京开放大学建设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思路[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胡晓松;;开放大学的特色、质量与责任——北京开放大学建设的整体布局和基本思路[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7 胡晓松;;构建终身学习社会背景下的北京开放大学[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杨静;;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角色的嬗变[J];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姚琼;毛勇;朱熙湖;;独立学院“线性代数”教学改革新思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范小华;;团队竞争性学习模式探索[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宋伟香;;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学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A];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马俊海;周秋生;;适宜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A];全国测绘学科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崔霞;毛娅萍;旃亚玲;孔建华;;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调研报告[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陈建梅;;构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用型人才关键能力培养模式[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6 闫良国;于海琴;魏琴;王士龙;姜润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探[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刘佳霓;;高职高专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关小燕;陈文华;;服务业协同发展:服务业发展与教育服务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淑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付宪杰;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吕丽;“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4 袁韶斌;“三校结合”职业教育管理模式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薛军;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杨华;Web2.0技术支持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刘娟;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田燕;四川省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调查[D];成都体育学院;2011年
9 魏颖;探究性学习方式下教育游戏的展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奕;我国电视媒体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调研报告[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美凤;解析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张学波;国际媒体教育发展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严冰;面向21世纪深化电大文科教学改革[J];中国电大教育;1999年04期
4 约翰·丹尼尔;技术运用与远程教育:信息与通讯技术在教、学及管理中有效运用的原理之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8期
5 王一兵;;中国电大的定位和走向“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的道路——国外经验和国际比较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4期
6 王永辉;冯丽樱;;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文化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5期
7 李燕临;郭酉函;黄春梅;;解析社会性软件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2期
8 吴国祥;;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应是过程而非环节——一种考试改革的理论与行动框架[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6期
9 曾海军;范新民;马国刚;;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行动:基于中文文献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9期
10 王永辉;;以技术文化的视角考察远程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武丽志;远程教育服务论纲[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晓牧;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光;陈霞;张晖;张庆云;;大学英语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泰山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项目阶段性实验报告[J];泰山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彭丽;;医用英语支架式微观教学模式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3 王小兰;;关于实现电大开放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杨永忠;雷琼;杨芳;;能力缺失与“1+3”教学模式创新[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6期
5 李中国;新世纪人才观与高等教育改革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6 温海昌;不断创新:英国远程教育成功的真谛[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蔡国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3期
8 顾培均;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的历史和现状[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6年01期
9 李渝;现代化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电大学报;1997年02期
10 蓝天;访英后的启示[J];云南电大学报;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欣;;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2 丁宏伟;;现代水族馆展示发展的几个新理念[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马建平;;科技报道的创新要以“赢利”为目的[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蒋丹;;我国高等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郑贵军;;营销学课程教学创新探讨[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梁爱文;;创新高职专业建设的路径分析——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朱明仕;;我国转型期社会心态与政府公共管理创新初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殷红博;李红;李家煦;;我国民办幼儿园师资培训创新研究及博凯幼儿园的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9 唐斌;;政府问责的理论创新:基于概念、方式及过程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乔丽辉;;浅谈如何做好少儿图书馆的服务创新[A];开放、创新、共享、发展:少儿图书馆论坛2009——第十一届“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少儿图书馆学术暨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瞿明智;“一材多练”巧创新[N];重庆日报;2001年
2 阿元;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制度[N];辽宁日报;2002年
3 岳东峰;创新是共产党人的生命力[N];陕西日报;2001年
4 张军(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制度“落后”有助于创新[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中江利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熊伟光;创新才有机会[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6 宋言行;创新 创新 再创新[N];中华建筑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于贵华;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N];工人日报;2002年
8 焦云霞;“三个代表”是不断创新的思想[N];山西发展导报;2000年
9 记者 桂小纯;抓好五项创新 促进结构调整[N];山西日报;2000年
10 记者 栾辅学 通讯员 韩廷斌;赛信公司依靠“三创新”求发展[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世兵;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创新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郭瑞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力;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饶钢;我国教育电视台发展模式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廉高波;中国农村经济组织:模式、变迁与创新[D];西北大学;2005年
6 许宁;中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谢瑞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姚毓春;创业型经济与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潘国臣;保险企业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白俊超;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仁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与创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李祥;近年来羊城晚报版面风格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周长群;我国家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4 吴方辉;论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王久永;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金大龙;我国军代表制度创新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甘璐;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法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宋红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白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萌;新时期典型报道的改进与创新[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83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38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