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China, the social pattern of urban-rural dual system has changed deeply, and the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cial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work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study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study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and tak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iving and learning statu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The educational problem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very complex and require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schools, families, communities and left-behind children themselves.
【作者单位】: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课题“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NSZD-11-05)
【分类号】:G78;D66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琢虹;;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困境与消解——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国红;;学改论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于立勇;;对学习型社会体育教学目标构建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张淑春;;创新素质的内涵、结构及特征[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魏青云;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学生个性发展问题[J];滨州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李家黎,陈荟伉;论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6 姚晓燕;王静;;幼儿教育“贵族化”的弊端及解决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张华;杨阳;;师生关系的背离与消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难题之二[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3期
8 徐慧莉,宋立军,陈红;学分制的内涵及对我们的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易高峰;生命体验: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10 王光明;;统筹城乡发展视野中的高等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德安;米靖;;老子教育思想新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傲特根毕力格;;“改善民生”是因袭相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温天山;;试论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角色冲突[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玲;基于知识旅游的知识转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焕章;中小学引入职业活动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永垒;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纯清;城市低收入社区构建学习型社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金燕;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黄燕;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文妹;终身道德学习理念及其教育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建玲;大学文化对大学人发展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清霞;解释学视野下课堂教学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光云;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现状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建云;当代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连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探析[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1年
10 李俊文;当代中学生信仰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3期
2 王秀敏;张梅;;现代人精神生活质量内涵的理性阐释[J];理论与改革;2008年03期
3 赵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耀仪;;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以湖南省武冈市晏田乡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林锦霞;;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理性思考[J];西江教育论丛;2008年03期
3 马健;荆悦;宋燕华;;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0年01期
4 马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3期
5 姜霞;;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J];文学教育(中);2010年11期
6 张艳国;胡盛仪;周小霞;;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以湖北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为例[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伍梅;;遵义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调查[J];科技风;2008年20期
8 马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9 于瑞红;李晓宇;;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王克;;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探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鹰;;提高家长道德素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务之急[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年
2 田雅娥;;第二讲 更新家教观念 争做合格家长[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3 孙浩哲;;第八讲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的误区及对策[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4 赵莉;;谈家庭教育的时代特点与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5 段维荣;;全日制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6 乔晓莉;;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浅谈班主任与家庭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陆超;张余恨;李俊达;宁德志;;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现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蒙廷英;;家庭教育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初探[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7年
9 王锐;;家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林佩淳;;家庭教育之我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述玉;家庭教育中的“无为而治”[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2 叶阿炳;家庭教育不是“私事”[N];今日信息报;2003年
3 尚意;“不讲理”的家庭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记者 陈玮 赵海旭 通讯员 周盼;教白领们学习怎样“读懂”孩子[N];杭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高毅哲;中教观察:家庭教育如何补上德育“短板”[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杨晋生;家庭教育要适度[N];山西日报;2002年
7 秀章;家庭教育 身教为先[N];山西日报;2003年
8 苗元江;家庭教育ABC[N];大众科技报;2001年
9 淳晓芹 仲小东;“隔代教育”牵动社会神经[N];广元日报;2005年
10 刘素贞;家庭教育的错误[N];健康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瑾;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启动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南钢;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强;学校课程与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佳;西方元素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述永;家长关怀与少年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左群英;儿童同情的教育现象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玉梅;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马伟华;丹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唐春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杜明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李自斌;陈鹤琴儿童家庭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清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龚雯;进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城市适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宗韵;明清徽商家庭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俊景;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90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390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