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聋校课堂教学用语——大屏幕语言
[Abstract]:The choi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terms for deaf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deaf education. [1] [8]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ules of the use of classroom teaching terms in deaf schools,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using classroom teaching terms from the viewpoint of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large screen language, and discusses its speech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deaf schools. 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new language symbol and a fifth kind of teaching language besides sign language, finger language, spoken language and written language. It is a new concept of computer in the application of deaf education and a real means of computer-assisted teaching for dea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市聋人高级中学
【分类号】:G7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梅次开;谈聋校口语教学与双语教学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芬芳;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陈艳芳;乔姆斯基、韩礼德的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学说之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3 袁泉;论书面语教学方法的可行性[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4年03期
4 袁泉;从各方法的争论中再看书面语教学法的重要性[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5年04期
5 余敦清;世界特教史上的又一次新浪潮——“聋人双语教学”[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5年06期
6 李宇明;信息时代的中国语言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1期
7 于思湘;中国高校校名语言特征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张宁生,黄丽娇;双语教学及其对中国聋校语言教学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1期
9 徐咏娟;重视发展聋人的母语——聋人手语[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2期
10 李尚生;双语教学:希望与困惑——兼论我国聋校语言教学的发展与改革[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雅梅;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倪兰;中国手语动词方向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彩娟;学龄初期聋童与健听儿童汉字学习心理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冯青来;基于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高中生词汇拓展策略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卫东;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语感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刚;艺术语言的言语生成机制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继红;双语聋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葛修娟;视觉文化对聋童智力开发的价值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晓梅;聋校语言教学方法的调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顾丽霞;特殊教育聋生语言教学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尹百利;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洪伟;《水浒传》狂欢言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中岳;创新成功者的足迹[J];中小学管理;1999年Z1期
2 张晓梅;;聋校语言教学方法的调查与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常建文;;聋听人语言比较及对策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王杏城;;浅谈聋生有效英语教学[J];海外英语;2011年05期
5 吴秋霞;;聋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1年20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国茂;;双语教学与民族文化教育[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2 李琼;;聋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王秋娟;;让聋生成为讲诚信的人——谈聋校班主任如何开展诚信教育[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丁山燕;;论聋校语文教学中沟通与交往的现状及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陈昕陈;;发展聋生语言 提高交往能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陈惠英;;一项为聋童回归主流社会的铺路工程[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江巧月;;健聋融合教育的班级管理[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江巧月;;健聋合一融合教育的班级管理[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谢晓琳;;聋生亲社会行为缺失问题及培养策略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鲜晓荻;中挪双语聋教育研讨会在筑召开[N];贵阳日报;2007年
2 方红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孙金忠;聋人关注的特殊教育政策问题[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郑兴邋黄敏;给无声世界带来色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4 通讯员 胡妮娜 李立红 本报记者 苏晓春 ;全社会都来关心特殊教育[N];浙江日报;2005年
5 山东省梁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张玉霞;让每个聋孩子学会沟通![N];学知报;2011年
6 岳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孟琮;聋孩子必抓学前教育[N];岳阳晚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宝敏;“让我自由表达内心的感觉”[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马利华 通讯员 卢晓晶;春风化雨润心田[N];承德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马利华 通讯员 卢晓晶;一花独放更是春[N];承德日报;2006年
10 刘全礼;对特教课改的几点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继红;双语聋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顾丽霞;特殊教育聋生语言教学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张晓梅;聋校语言教学方法的调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玲玲;聋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董文超;重听大学生边缘性处境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莉;聋校语言教学与手语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莹;聋校语文教学中视觉情境构建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袁瑛;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悦;聋校校园网语言训练资源库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飞燕;听障高中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及其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90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39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