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资本开发
[Abstract]: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s becoming the main force of the migrant workers' employment army.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y have more expectations for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and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stay in the city, hoping to establish a career in the city. In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pursuing personal career growth,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s in short supply, the structure of the background of imbalan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Taking 23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from two labor-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experience of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he key events affecting career development were obtained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eople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atus, it is concluded that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career development. Therefore, enterprises need to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career development, take positive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migrant workers themselves also need 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career planning, in practice to enhance psychological capital, to promote career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农民工流动的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战略研究”(编号:09YJA630148),主持人:李文川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职业发展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资本开发”(编号:Y201225631),主持人:鲁银梭 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中国农民工的历史贡献、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号:XNM-Z201204),主持人:李文川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基于农民工流动的浙江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战略研究”(编号:2009Z29),主持人:李文川
【分类号】:G7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成斌;;生存理性及其更替——两代农民工进城心态的转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2 周化明;曾福生;;农民工职业发展与职业生命周期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3 周盈孜;;我国职业培训体系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失衡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年03期
4 严翅君;;警惕:新生代农民工成“职业枯竭”早发群体[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5 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理论学刊;2006年09期
6 鲁银梭;郝云宏;李文川;;基于PCI模型的员工心理资本结构及开发路径探讨——以制造业农民工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09期
7 张学东;;乡土性与城市性: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的表征[J];青年探索;2011年05期
8 高文书;;人力资本与进城农民工职业选择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发展;2009年03期
9 杨锐;;本土心理资本对职业生涯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年21期
10 姚先国;俞玲;;农民工职业分层与人力资本约束[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球;心理资本对职业生涯成功预测作用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2 杨锐;心理资本对职业生涯权变管理的影响作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林;温馨;;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现象所折射出的法律和社会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2 贾楠;郭强;;农民工与中国现代性转型的风险化解[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3 吴云超;金彦平;;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耦合视角下的农民工就业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0年22期
4 王小樯;;2010年新一轮民工荒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3期
5 黄乾;;农民工培训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8年04期
6 杨梅;;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6期
7 靳小怡;李成华;杜海峰;杜巍;;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的新领域:农民工生计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3期
8 郎晓波;;从“生存”到“发展”: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问题——基于“60后、70后、80后”三代农民工进城心态差异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吕惠琴;李雅秦;郭敏琪;;新生代农民工视角下的珠三角“用工荒”问题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10 罗竖元;李萍;;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影响调研[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昱;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董毅;基层民众的媒介接触与政治信任[D];复旦大学;2011年
5 过江鸿;贫困地区留守新生代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葛信勇;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雨停;区域生态补偿的农村人口城市化理论问题与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孔媛;城市“新二元结构”从分割到融合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9 宋艳;进城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陈浩;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文娟;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蒋苏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内涵与结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马婧;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和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曹宗一;困境与出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阿妮;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心理资本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璐璐;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刘瑞;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园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0期
2 吴超荣,甘怡群;核心自我评价:一个验证性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李伟东;;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4 周文霞;;职业成功标准的思考与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5 张坤;张建卫;王稀娟;;基于社会资本的易变性职业生涯刍议[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田喜洲;;我国企业员工心理资本结构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李树茁;杨绪松;任义科;靳小怡;;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职业阶层和收入: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8 徐修德;;知识传播是生产力[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9 何小英;吕耀怀;;创新主体的应有品格——创新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10 刘慧娟;;积极心理学对公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公安教育;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田喜洲;心理资本及其对接待业员工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惠青山;中国职工心理资本内容结构及其与态度行为变量关系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曾维希;大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类型与症结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姚炜;权变管理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2 周涛;从消极走向积极[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任志洪;核心自我评价、班级环境对中学生抑郁影响的多层线性模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梦;员工组织社会化与职业成功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牛爽;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职业适应能力与职业成功关系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陈双群;企业员工的文化疏离感与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魏球;心理资本对职业生涯成功预测作用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增;;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2 李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瓶颈与就业路径探析[J];职教通讯;2010年12期
3 钟在明;蒙维洋;李朝敏;;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中国市场;2011年27期
4 陈科宇;吴秀敏;;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满意程度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09期
5 李伟;田建安;;新生代农民工生活与工作状况探析——基于山西省6座城市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07期
6 方翰青;谭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远程职业教育作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4期
7 李桦;王安富;黄蝶君;;激励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离职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04期
8 何瑞鑫;傅慧芳;;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4期
9 傅晨;谢小蓉;;新生代农民工“民工荒”刍议[J];南方农村;2006年02期
10 刘奉越;;成人教育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使命[J];职教论坛;2006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署生;;我国健身行业私人教练职业发展审视[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杨桂菊;姜丽芳;;职业锚理论在护士职业发展中应用的思考[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宁本荣;;当前我国公务员职业发展优化的策略选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4 胡平;;中学教师心理契约违背与职业发展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冯江平;孙乐芩;;中国员工心理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管平;胡家秀;;职业发展导向人才培养模式[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蔡丰海;朱小麟;牟海萍;;体育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章倩;陈学军;;学校支持感、心理资本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童佳瑾;王垒;;性别与创新: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玮;成龙;何贵兵;;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就业信心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职业发展中心开展就业服务[N];新清华;2004年
2 忆苑;中国雇员在跨国公司中的薪酬和职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记者 邵丽蓉;职业发展:把脉解析六大困惑[N];人才市场报;2008年
4 王松群;2005年职业发展趋势预测[N];中国旅游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黄希;让“两总”团队职业发展天地更宽广[N];中国航天报;2011年
6 李国威;向加菲猫学习如何度过职业发展停滞期[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张冬冬;易传媒CEO闫方军:要合理规划员工的职业发展[N];经理日报;2010年
8 陈茹冰;贫困大学生职业促进计划出台[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9 本版采写 记者 周宝来;中关村关心“海归”职业发展[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10 计琳;上海高校新生今秋接受职业发展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力;职业发展研究——构筑个人和组织双赢模式[D];厦门大学;2004年
2 刘晓红;关于企业人力资源评价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冯倬琳;研究型大学校长职业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王勇明;中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沈漪文;基于能力框架的HRST能力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田喜洲;心理资本及其对接待业员工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惠青山;中国职工心理资本内容结构及其与态度行为变量关系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张丽艳;管理教练行为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刘天祥;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赵丽华;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剑飞;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中的学习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尹绍清;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洁敏;国有医药企业新员工职业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4 安春阳;中国第三冶金建设公司干部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王翊;基于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培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王丽芳;职业情境下对HR工作者性别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项娟娟;大学英语教学中反思意识的培养[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李扬;知识型员工胜任力提升的职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高杰;RX跨国制药公司医药代表激励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10 邹黎;论英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23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42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