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9 16:09
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的构建对工程师的培养、评价和激励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基于框架形成的工程师能力素质标准不仅可以反映不同层次工程师所具有的特质,也能反映出工程师的成长规律。在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挑战、加强工程伦理构建、适应大型工程和复杂工程要求、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落实新发展理念、支撑建设制造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工程师的能力素质也有了新的变化。本研究综合国内外工程师的能力素质框架,结合新时代要求,按照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形成包括工程知识、专业技能、关键素质和伦理道德四个方面的我国新时代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同时按照国际惯例,构建了初、中、高三级工程师对应的能力素质指标,最后提出完善工程师制度、促进工程师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建立健全工程师认证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等配套建议。
【文章来源】:中国人事科学. 2020,(05)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我国工程师队伍基本状况
(一)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状况
(二)高等教育工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状况
(三)顶尖工程技术人才状况
二、国内外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体系
(一)国外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
(二)我国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
1. 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中的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中的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
3.《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
4.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的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
三、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构建的时代要求
(一)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三)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挑战
(四)加强工程伦理建设
(五)适应大型工程和复杂工程要求
(六)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七)落实新发展理念
(八)支撑建设制造强国
四、新时代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的构建
(一)框架设计
(二)相关对策建议
1.完善工程师制度建设
2. 促进工程师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3. 建立健全工程师资格认证和管理制度
4. 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的积极作用
5.积极推进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人工智能创新[J]. 吕文晶,陈劲,刘进.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3)
[2]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发展现状及分布研究[J]. 黄园淅.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7(02)
[3]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 吴旭东,朱泓,孟凡芹,李志义.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02)
[4]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教育[J]. 钱易. 中国大学教学. 2016(03)
[5]国际工程教育研究演进路径与热点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 王梅,亢铭.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01)
[6]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展望——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情景分析[J]. 佟贺丰,杨阳,王静宜,封颖. 中国软科学. 2015(06)
[7]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J]. 林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02)
[8]工程师——从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J]. 徐匡迪. 中国表面工程. 2004(06)
[9]关于工程师的素质培养[J]. 罗福午.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9(04)
本文编号:3147877
【文章来源】:中国人事科学. 2020,(05)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我国工程师队伍基本状况
(一)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状况
(二)高等教育工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状况
(三)顶尖工程技术人才状况
二、国内外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体系
(一)国外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
(二)我国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
1. 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中的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中的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
3.《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
4.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的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
三、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构建的时代要求
(一)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三)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挑战
(四)加强工程伦理建设
(五)适应大型工程和复杂工程要求
(六)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七)落实新发展理念
(八)支撑建设制造强国
四、新时代工程师能力素质框架的构建
(一)框架设计
(二)相关对策建议
1.完善工程师制度建设
2. 促进工程师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3. 建立健全工程师资格认证和管理制度
4. 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的积极作用
5.积极推进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人工智能创新[J]. 吕文晶,陈劲,刘进.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3)
[2]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发展现状及分布研究[J]. 黄园淅.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7(02)
[3]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 吴旭东,朱泓,孟凡芹,李志义.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02)
[4]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教育[J]. 钱易. 中国大学教学. 2016(03)
[5]国际工程教育研究演进路径与热点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 王梅,亢铭.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01)
[6]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展望——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情景分析[J]. 佟贺丰,杨阳,王静宜,封颖. 中国软科学. 2015(06)
[7]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J]. 林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02)
[8]工程师——从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J]. 徐匡迪. 中国表面工程. 2004(06)
[9]关于工程师的素质培养[J]. 罗福午.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9(04)
本文编号:3147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314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