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倾听农村中学生对家长参与的心声—人种志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17-05-10 19:00

  本文关键词:倾听农村中学生对家长参与的心声—人种志的研究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的看法,倾听他们想对父母说的话,挖掘学生的内心想法,由此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农村父母参与孩子教育的一些见解。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利用学生的力量,使家长积极的和有效参与到教育中来。 这个研究是浙江的一个农村中学开展的。研究从2009年10月份开始,一直到2011年1月,大约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这是一个利用人种志方法的定性研究。文中的大量的数据是通过录音和采访手记的方式收集的。数据的内容涵盖了家访、家长会、学生的周记和笔者的采访对话。本文尝试用家长观念和镜像自我的概念来分析与诠释数据。 本研究提出四个研究问题:1)在农村中学,家长是利用什么方式参与教育的。2)学生的声音是否有价值以及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看法是什么?3)传统的家长的角色和学生的期望是否存在冲突?4)孩子对父母角色的认定是怎样的? 为了倾听学生的声音,笔者提供并分析了许多学生周记的节选和对学生家长及老师的采访的录音文本。之前的大多数对于学生的研究,主要通过学生的家长和老师来获取信息,而极少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对采访和周记的分析呈现了学生对他们学校的新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变化的看法,以及成长的困惑和他们想对父母说的话。父母作为孩子的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参与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让他们听听孩子的心声,对他们参与孩子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孩子和父母内心想法的不同,导致了孩子和父母的冲突。农村中学生的父母相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性而言,他们更倾向于指导和控制孩子们的生活。传统的家长观念主要关注的孩子们的学习和监督他们的生活,而孩子的内心在关注自己的成长、渴望独立、从父母的掌控中解脱出来。 运用多元文化的视角,借鉴‘民间理论’的概念和库利的‘镜像自我’的概念,本文为研究农村父母和农村中学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尝试去解读孩子对他们的生活和父母参与在他们生活的内心想法。用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世界并提供一种有效提高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家长参与 农村中学 孩子的声音 话语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8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3-4
  • ABSTRACT4-6
  • 摘要6-7
  • CONTENTS7-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2
  • 1.1 The Origin and Purpose of the Study9-11
  • 1.2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1-12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2-20
  • 2.1 Domestic Studies12-16
  • 2.1.1 Studies on Rural Middle School Teenagers12-13
  • 2.1.2 Studies on Home-School Relations in Rural Middle Schools13-15
  • 2.1.3 Studies on Rural Family's Involvement in Rural Middle School Education15
  • 2.1.4 A New Research Trend15-16
  • 2.2 Similar Studies Abroad16-20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0-25
  • 3.1 Culture and Discourse20-22
  • 3.2 The Looking-Glass Self22-23
  • 3.3 Folk Theories23-24
  • 3.4 Summary24-25
  • Chapter Four Research Methodology25-34
  • 4.1 Rational of the Research Methods25-28
  • 4.1.1 Research Subject25-26
  • 4.1.2 Data Collection26-27
  • 4.1.3 Ethnographic Interviews27-28
  • 4.2 Research Experiences28-34
  • 4.2.1 Students' Weekly Diaries28-29
  • 4.2.2 Parents' Meeting29-32
  • 4.2.3 Monitor Examinations32-34
  • Chapter Five Data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34-57
  • 5.1 Children's Voices34-39
  • 5.1.1 Views of Themselves34-37
  • 5.1.2 Views of Parents37-39
  • 5.2 Changes in Their Life39-42
  • 5.2.1 Changes of School Daily Routines39-40
  • 5.2.2 Changes of Significant Others40-41
  • 5.2.3 Relations with Parents and Friends Changed41-42
  • 5.3 Parents Involvement(?)n Education42-49
  • 5.3.1 Parents' Meeting42-46
  • 5.3.2 Examples of Parental Invisible Involvement46-49
  • 5.4 Some Discourses in Their Life49-57
  • 5.4.1 Discourse of Test49-52
  • 5.4.2 Parents' Discourse around Them52-54
  • 5.4.3 Words to Parents Worked Outside54-56
  • 5.4.4 Summary56-57
  • Chapter Six Conclusion57-59
  • Bibliography59-65
  • Appendices65-100
  • Appendix 1:Letters to Parents65-72
  • Appendix 2:Weekly Diaries72-77
  • Appendix 3:Parents' Meeting77-80
  • Appendix 4:Survey80-82
  • Appendix 5:Home Visiting82-93
  • Appendix 6:An Interview with Mr.He93-100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100-10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伯玲;;新农村建设中的家庭教育问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1期

2 张道明;;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策略[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张丽竞;;论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的意义[J];华章;2010年06期

4 冯文忠;;构建家校教育的立交桥[J];教学与管理;2006年26期

5 余轩堂;;影响农村地区家校合作的因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8期

6 王晓莹;;如何有效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J];考试周刊;2010年01期

7 刘辉;;浅谈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8 尹志超;;辍学现象的三个转变:农村中学教育中的新问题——基于鲁东南J镇的调查[J];学理论;2010年13期

9 郭阿苏;;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J];青年教师;2007年11期

10 李元昌;;农村初中生学习差因调查[J];青年教师;200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赛红;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雯莲;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司马义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丽;西北地区农村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志强;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虎林;苏北农村留守初中生情绪智力、自尊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郭良波;农村中学生辍学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姚金赞;当前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倾听农村中学生对家长参与的心声—人种志的研究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355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f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