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民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陕西农民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问题再度引起广泛的关注。“三农”问题事关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全局,其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遍览农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无一例外地都从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入手,解决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应用问题的。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农业发展新阶段,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陕西地处西北内陆东部,是全国著名的“科教大省”,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意义。但强大的科技实力并未转化为经济实力,“科技大省”正面临着“经济弱省”的尴尬。深层次原因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两极分化,乡村劳动者接受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太差,成为高新技术转化应用的短腿,也深刻反映了职业教育的软肋。本文从分析陕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对人才需求入手,力图厘清陕西农民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探索开展农民教育工作的迫切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本文认为,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才能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使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优化培训的外围政策环境,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按市场需求施教,通过提高农业劳动者技能来提高实用技术推广普及效益。
【关键词】:农民 教育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7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导论9-20
- 1.1 农民技术教育的概念及本文研究范围界定9
- 1.2 选题的背景9-11
- 1.2.1 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9-10
- 1.2.2 三农问题受到普遍关注10
- 1.2.3 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0-11
- 1.2.4 提高农民素质的任务依然艰巨11
- 1.2.5 农民增收面临着巨大困难11
- 1.3 选题的目的意义11-13
- 1.3.1 目的11-12
- 1.3.2 意义12-13
- 1.4 国内外农民技术教育发展概览13-19
- 1.4.1 国外农民技术教育发展动态13-16
- 1.4.2 我国农民技术教育发展概述16
- 1.4.3 国外农民技术教育发展述评16-18
- 1.4.4 国内农民技术教育发展述评18-19
-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9-20
- 1.5.1 研究思路19
- 1.5.2 研究的主要方法19-20
- 第二章 陕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民技术教育的需求分析20-32
- 2.1 陕西农业基础情况20
- 2.2 陕西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20-21
- 2.3 陕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和问题21-22
- 2.4 陕西省农民收入调查分析22-25
- 2.4.1 陕西省2002年农民收入典型调查分析23-24
- 2.4.2 陕西省2004年农民收支情况联户调查分析24-25
- 2.5 实用技术对农民增收作用的调查分析25-27
- 2.5.1 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应用效益分析25-26
- 2.5.2 小麦良种推广应用效益分析26
- 2.5.3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效益分析26
- 2.5.4 优果工程技术推广效益分析26
- 2.5.5 沼气技术推广应用效益分析26-27
- 2.6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民技术教育的需求分析27-32
- 2.6.1 陕西省农业劳动者文化整体素质分析27-28
- 2.6.2 陕西省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抽样调查分析28-29
- 2.6.3 陕西省农民培训问卷调查分析29-32
- 第三章 陕西省农民技术教育的现状32-42
- 3.1 陕西省农民技术教育发展概要32-33
- 3.2 陕西省农民技术教育资源现状述评33-35
- 3.2.1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开展农民技术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载体33
- 3.2.2 中等农业学校是对农民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力量33-34
- 3.2.3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是农民技术教育工作的骨干34
- 3.2.4 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科研示范培训的重要力量34
- 3.2.5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农民技术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基地34
- 3.2.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基层农民技术培训工作的新兴载体34-35
- 3.3 陕西省近年来开展农民教育工作的概况35-36
- 3.3.1 八条培训途径35
- 3.3.2 八种组织培训形式35-36
- 3.3.3 三个培训层次36
- 3.3.4 组织培训的十大农业技术36
- 3.3.5 全省农民技术教育工作取得的五大成效36
- 3.4 农民技术教育工作存在问题36-42
- 3.4.1 农民教育培训未形成有效的约束制度,培训工作缺乏制度保障36-37
- 3.4.2 农民教育法规不健全,培训工作缺乏法律保障37
- 3.4.3 现行的教育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农民职业教育渠道不畅37-38
- 3.4.4 农民技术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培训工作缺乏基本的经费保障38-39
- 3.4.5 农民技术教育管理主体不明确,缺乏长远的统一规划39
- 3.4.6 农民培训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培训能力有限39-40
- 3.4.7 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结合不紧密40
- 3.4.8 培训方法不灵活,,教育培训水平有待于提高40-41
- 3.4.9 陕西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地域发展不平衡41
- 3.4.10 培训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和准入机制不健全41
- 3.4.11 培训体系不健全41-42
- 第四章 陕西省发展农民培训和教育工作对策和措施42-51
- 4.1 要把农民技术教育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工作来抓42-43
- 4.2 明确管理主体,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43-44
- 4.3 明确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44
- 4.4 制定中长期农民技术培训规划,明确职责和任务,加大宏观指导力度44
- 4.5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教育资源共享,为农民教育培训有效的支撑平台44
- 4.6 突出农民教育培训的重点44-46
- 4.7 加强农民技术教育体系建设,提高培训能力46
- 4.8 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果46-47
- 4.9 进一步进一步发挥企业和协会的作用,吸引民间资源和资本加入到农民培训行列中来47
- 4.10 充分运用现代远程信息网络平台,大力开展农业新技术普及推广工作47-48
- 4.11 充分运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开展农业技术培训48-49
- 4.12 抓好农村新增劳动力教育培训工作49
- 4.13 增加农民技术培训的投入49
- 4.14 把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培训工作有机结合,提高培训推广效果49-50
- 4.15 成立农民培训问题研究机构,加强相关政策和理论研究50
- 4.16 促进农民教育培训立法,依法培训提高农民素质50
- 4.17 建立农民培训工作激励机制50-51
- 第五章 陕西省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51-64
- 5.1 绿色证书工程教育51-54
- 5.1.1 陕西省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基本情况51
- 5.1.2 绿色证书工程教育的特点51-52
- 5.1.3 制定出台一系列管理规范和配套政策,确保工作顺利开展52
- 5.1.4 加强教材建设,构建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52-53
- 5.1.5 强化生产实习实践考核53
- 5.1.6 规范档案管理和证书发放53
- 5.1.7 积极创新绿色证书培训模式53-54
- 5.2 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54-57
- 5.2.1 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概况54
- 5.2.2 加强教学活动管理,确保培训质量54-55
- 5.2.3 加强项目评估工作55
- 5.2.4 项目成效显著55-56
- 5.2.5 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特点56-57
- 5.3 开展农业科教资源整合试点工作57-58
- 5.3.1 整合组织领导57
- 5.3.2 整合技术力量57
- 5.3.3 整合项目资金57-58
- 5.3.4 整合扶持政策58
- 5.3.5 实施“1234工程”,已经初见成效58
- 5.4 建立农民科技专家库,组织农民培训农民58-62
- 5.4.1 推荐选拔对象及条件59
- 5.4.2 选拔原则和程序59
- 5.4.3 严格组织评审59-61
- 5.4.4 加强引导和管理,切实发挥农民科技专家的作用61-62
- 5.5 从事农民培训的几点体会62-64
- 5.5.1 政府支持是关键62
- 5.5.2 按需施教是核心62
- 5.5.3 财政支持是保障62
- 5.5.4 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是动力62-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8
- 作者简介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英;陶道远;赵琦;;教师培训:问题与对策[J];师资培训研究;2004年01期
2 钟芸,李国平;企业培训师资的遴选方法[J];商场现代化;2005年07期
3 李金隆;;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有效性不高的归因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贾忠平;共和县利用电教培训师资效果显著[J];青海教育;1995年09期
5 张友民;人力资源培训师资队伍的虚拟化[J];现代企业教育;2004年07期
6 王红霞;;对当前师训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5年11期
7 王奎一;;加强培训师和班组长队伍建设[J];中国培训;2010年04期
8 邱大石;刘海波;;潍坊市城区社区护理人员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11期
9 苏纯阳,方嵋;教育学院本科微生物学教学改革[J];生物学教学;1993年11期
10 罗钰玲;吴斌兵;何红兵;;行业环境变化下的电力培训新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瑾;马倩;;基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培训模式研究——以四川省为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其他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张忠友;;浅谈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A];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赛小珍;邵海燕;殷红秋;于红霞;刘勤朴;;运用版块培训提升中医护士综合素质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钟学才;;浅谈株洲环保干部队伍素质建设[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5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水平[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祖琴;;湖北省农村乡镇教师培训效果调研报告[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陈天勇;刘岩华;;北京盲校心理教育情况调研报告[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8 张伟清;;用“定向人”的眼睛看定向师资培训[A];首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8年
9 ;农村中小学教师有效性培训的途径[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10 吴炳火;;提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师资队伍素质的研究[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7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沙;发展西部教育重在培训师资[N];经济日报;2006年
2 中卫市财政局;立足实际 注重质量[N];宁夏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国 本报通讯员 唐中明;就业培训监管领域要防腐[N];工人日报;2010年
4 武丹;青岛:初步完成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师资库建设[N];中华建筑报;2007年
5 记者 孟晓蕊;培训师资促进防艾教育[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6 周建越;企业培训师成孵化摇篮[N];苏州日报;2006年
7 张海波 王萍;建三江投入近亿元培训师资[N];北大荒日报;2010年
8 记者 禹超;我市奥运卫生救护培训人数缺口两万人[N];秦皇岛日报;2007年
9 洪承志;多措并举为设施农技培训保驾护航[N];吐鲁番日报(汉);2011年
10 记者 郭人旗;文化部规范市场综合执法培训师资队伍[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亚琼;湖北省农村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杨波;中国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军;北京市朝阳区少儿篮球培训市场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2 杨发军;人力资本视阈下村干部培训路径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3 孔祥亮;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职工培训管理方案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郜丽媛;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师资和教材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5 蓝亮文;基于ANP的磁浮培训师资评价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6 唐庆国;S银行K分行企业培训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于洁;烟台D公司文创人员培训方案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14年
8 张琳;我国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井惟瑞;基于HSE的某油气田修井作业岗位技能需求分析与培训设计[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陈志;管理培训机构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陕西农民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5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40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