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在职培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00:05
本文关键词: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在职培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特殊教育作为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面对差异较大的残障群体,特殊教育的教育质量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理念、多学科的整合、差异的个别化教育手段与方法。因此提高特殊教育师资水平是提高特殊教育的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在职培训是一个快捷、迅速的方法。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重庆江津向阳儿童发展中心主办的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在职培训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工作营在职培训的特点,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工作营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同时,借鉴工作营培训的经验,为我国启智教育教师在职培训提出发展策略。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本研究进行的背景及意义。论述进行本研究的专业背景、现实背景、实践背景以及进行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为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相关发展和研究综述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思路。 第三部分以重庆市江津区向阳儿童发展中心主办的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在职培训为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的运营模式,分析工作营在职培训有如下特点:工作营有明确的培训目的;课程内容遵循启智教育工作实施程序;采用参与式培训;培训地点封闭、培训时间集中;导师对学员进行随时随地的指导;重视学员人文素养的培养等。同时指出了工作营在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培训目的受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参加培训的学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先备知识;培训模式和地点决定参加研习人数受限;培训效果的保持有待考察;培训回访和反馈困难较大。 第四部分针对工作营在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培训准备阶段确认参加研习学员的学习目的;为基础薄弱的学员开设预备班;利用互联网建立支持网络;发挥咨询教师的作用等。 第五部分将工作营在职培训对我国启智教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借鉴总结了如下几点:培训组织者应明确培训目的;根据参加培训学员的需要提供培训内容;开展多种组织形式、保障培训时间;提高教师对在职培训的认识,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注意促进培训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培训方式多元化;整合资源,提高培训的质量;规范培训制度,尽快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审查制度。
【关键词】:启智教育 教师在职培训 工作营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76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0-13
- (一) 研究的背景10-12
- 1. 专业背景10-11
- 2. 现实背景11-12
- 3. 实践背景12
- (二) 研究的意义12-13
- 1. 理论意义12-13
- 2. 实践意义13
- 二、相关研究综述、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13-18
- (一) 国内外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培训研究综述13-16
- 1. 各国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发展概况13-14
- 2.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培训发展14-15
- 3. 国内外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培训研究综述15-16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16-17
- 1. 教师在职培训16-17
- 2. 参与式培训17
- 3. 咨询教师17
- (三) 研究思路17-18
- 1. 研究目的和内容17-18
- 2. 研究方法18
- 3. 研究步骤18
- 三、对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在职培训的调查研究18-31
- (一) 江津向阳儿童发展中心简介18-20
- 1. 向阳儿童发展中心的创办18-19
- 2. 向阳儿童发展中心的特色19
- 3. 向阳儿童发展中心的教育理念19-20
- 4. 向阳儿童发展中心的教育目标及基本措施20
- (二) 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20-25
- 1.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的缘起20
- 2.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的运行模式20-25
- (三) 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在职培训的特点25-29
- 1. 培训目的明确25-26
- 2. 培训内容根据培训目的制定,,遵循课程理论26-27
- 3. 培训模式采用参与式培训27-28
- 4. 培训地点封闭,时间集中28
- 5. 培训期间指导全方位28-29
- 6. 人文课程29
- (四) 启智教育工作营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29-31
- 1. 培训目的受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29-30
- 2. 参加研习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先备知识30
- 3. 培训模式和地点决定参加研习人数受限30
- 4. 培训效果的保持30
- 5. 培训回访和反馈困难较大30-31
- 四、建议31-32
- (一) 培训准备阶段确认参加研习教师的学习目的31
- (二) 预备班31
- (三) 利用互联网,建立支持网络31
- (四) 发挥咨询教师作用31-32
- 五、咨询教师工作营对我国启智教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借鉴32-38
- (一) 明确培训目的32
- (二) 根据教师的需要提供培训内容32-33
- (三) 多种组织形式,保障培训时间33
- (四) 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认识33
- (五) 注意促进培训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33-34
- (六) 培训方式多元化34-35
- 1. 与专业机构合作34
- 2. 教学观摩34
- 3. 开创网上学习的空间34-35
- 4. 以专题为核心的教师培训35
- (七) 整合资源,提高培训质量与实效性35-36
- (八) 规范培训制度,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审查制度36-38
- 注释38-39
- 参考文献39-41
- 附录A 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研习问卷41-42
- 附录B 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访谈提纲42-4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3-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长发;外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例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2 欧阳丽;现行台湾教师进修制度的模式取向及发展趋势[J];成人教育;2002年05期
3 谢维和;教师培训:补充还是转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4 马庆发;特殊教育师资培育比较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5 方斐卿;;台湾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12期
6 荣震;李双雁;;日本教师在职培训体系的特色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07期
7 杨启亮;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8 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9 刘慧芳;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的比较与启示[J];教育探索;2001年11期
10 倪俊超;周青;;英国科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及课程内容评析[J];教育探索;2007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启智教育咨询教师工作营在职培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5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40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