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论工读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发布时间:2017-05-30 01:11

  本文关键词:论工读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当今时代在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各种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面临着一系列新生事物的考验。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变、文化融合与碰撞、社会各类矛盾和冲突高发的历史转折点,与此同时教育领域中问题学生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这令我们感到十分忧虑。众所周知,工读教育恰好是挽救和转化他们的主阵地。但是工读教育发展到今天并不尽如人意,学校数量在大幅下降,学生生源在流失,教育效果令人质疑,教师数量在萎缩、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工读生的人格状况不仅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命运,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健康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因此工读生转化的关键也就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工读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这需要来自社会、家庭、学校、自身各方面的力量。鉴于工读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性,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工读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视角,以期引起更多的有志之士从事此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从多方面考察了人格、健康人格与人格塑造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化测量工具—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61名工读学校的学生进行了人格以及与之相关因素的调查,并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四例个案人格问题产生的进行了分析,提炼出工读生人格偏差的具体原因。同时进一步地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层面分析了工读生人格偏差的原因,提出了包含健康人格塑造的阶段、几个原则性问题和健康人格塑造模式的体系。
【关键词】:工读生 健康人格 人格塑造 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76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文献综述7-9
  • 1.1.1 国内工读生人格研究的回顾7-8
  • 1.1.2 国外工读生人格研究的回顾8-9
  • 1.2 研究意义9
  • 1.3 研究问题与方法9
  • 1.4 论文创新之处9-10
  • 1.5 研究局限10-11
  • 第二章 工读生健康人格概述11-15
  • 2.1 工读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意义11-12
  • 2.1.1 健康人格塑造是工读教育的核心要素11
  • 2.1.2 健康人格塑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11
  • 2.1.3 健康人格塑造是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体现11-12
  • 2.2 工读生健康人格的内涵12-15
  • 2.2.1 人格12-13
  • 2.2.2 健康人格13-14
  • 2.2.3 人格塑造14-15
  • 第三章 工读生人格特征的调查分析15-22
  • 3.1 研究目的15
  • 3.2 研究方法15
  • 3.3 研究结果15-20
  • 3.3.1 工读生的人格特征分析15-17
  • 3.3.2 工读生的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分析17-18
  • 3.3.3 工读生的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18-20
  • 3.4 讨论与分析20-22
  • 3.4.1 16PF 各因素得分及男女差异统计20
  • 3.4.2 工读生的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分析20-21
  • 3.4.3 工读生的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21
  • 3.4.4 结论21-22
  • 第四章 工读生人格问题的案例分析22-26
  • 4.1 案例分析一、爱打架的学生(反社会人格)22
  • 4.2 案例分析二、表里不一的学生(双重人格)22-23
  • 4.3 案例分析三、讲义气的学生(冲动人格)23-24
  • 4.4 案例分析四、自杀的学生(边缘人格)24-26
  • 第五章 工读生人格偏差的多纬分析26-30
  • 5.1 社会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26-27
  • 5.1.1 教育定位的失误26
  • 5.1.2 暴力文化的侵害26
  • 5.1.3 网络的消极影响26-27
  • 5.2 家庭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27-28
  • 5.2.1 不良的养育方式27-28
  • 5.2.2 不良的家庭环境28
  • 5.3 学校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28-30
  • 5.3.1 坏朋友的影响28-29
  • 5.3.2 不良的教育方式29-30
  • 第六章 工读生健康人格的塑造30-41
  • 6.1 健康人格塑造阶段30-35
  • 6.1.1 偏差人格改造30-32
  • 6.1.2 健康人格培养32-34
  • 6.1.3 理想人格教育34-35
  • 6.2 健康人格塑造的几个原则性问题35-37
  • 6.2.1 倡导活动35
  • 6.2.2 激发动机35-36
  • 6.2.3 坚持强化36
  • 6.2.4 注重发展36
  • 6.2.5 着眼整体36-37
  • 6.3 健康人格塑造的模式37-41
  • 6.3.1 学科渗透模式37-38
  • 6.3.2 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模式38-39
  • 6.3.3 心理教育模式39-41
  • 结束语41-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6-47
  • 附件:调查问卷47-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德胜;人格教育在美国的回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王琪;;从《公民读本》看美国公民人格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A.威尔森;美国道德教育危机的教训[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4 王江洋;;工读男生与普通男生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5 沈贵鹏;五种心理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5期

6 张福娟;工读生不良人格和行为形成的原因及教育对策[J];心理科学;2002年04期

7 杨本元,杨洪猛,马雁琳,李如良;大学生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8 张福娟,谢立波;工读生人格特征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立波;工读学校学生的人格特点及其辅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付歆;陕西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四海;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兆禧;心理行为训练对工读学生积极自我评价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工读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6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406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6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