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叙事性语言的动词使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4 08:04

  本文关键词: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叙事性语言的动词使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在生活叙事和游戏叙事两种情境下动词使用情况。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五名三岁到四岁的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探讨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生活叙事和游戏叙事两种情境下动词的使用情况,分析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叙事情境下动词使用的特点,了解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叙事情境下各类动词的使用情况。 通过对汉语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叙事情境下动词使用的分析,所得结果如下:首先,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叙事情境下动词的平均使用量要少于同龄的正常儿童,其生活叙事情境下动词平均使用量要高于游戏叙事情境。其次,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叙事情境下动词使用率要高于同龄的正常儿童。再次,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游戏叙事情境下动词的使用率要高于生活叙事情境下动词的使用频率。这与同龄正常儿童叙事情境下动词使用情况相似。最后,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动作动词以及心理动词的使用率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但其他几类动词的使用率要高于同龄的正常儿童。两类儿童这几类动词的使用频率之间不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研究证实汉语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掌握的动作动词较少,且动作动词的运用较差。另外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在叙事情境下动词的使用能力要弱于同龄的正常儿童。研究结果与英语国家的研究一致。本研究另一个贡献是为汉语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动词使用上的困难提出了干预方案,为实际教学活动中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的干预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特定型语言障碍 叙事 动词使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76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前言9-12
  • 1 研究的缘起9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9-10
  • 3 研究的价值和不足10-1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22
  • 1 儿童叙事性语言的研究12-16
  • 2 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语法研究16-22
  • 第三章 研究方法22-31
  • 1 研究对象22-26
  • 2 语料收集26-29
  • 3 分析框架29-31
  • 第四章 研究结果31-39
  • 1 量化分析的研究结果31-35
  • 2 质化分析的研究结果35-39
  • 第五章 讨论39-43
  • 1 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叙事情境下动词使用情况的讨论39-41
  • 2 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叙事情境下各类动词的使用情况的讨论41-42
  • 3 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不同叙事情境下动词使用情况的讨论42-43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43-45
  • 1 总结43
  • 2 教育建议43-45
  • 附录一45-46
  • 附录二46-53
  • 附录三53-55
  • 附录四55-56
  • 参考文献56-60
  • 后记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敏;王山珍;;叙事性教学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4期

2 莫冰;;动画片中镜头画面的叙事性和烘托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3 轶凡;安然一笑;;平铺直叙,难以感人[J];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2011年06期

4 吴贞荣;;浅谈写作[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5 田英;;写在青春的日历上——中考记叙性散文写作指导[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年04期

6 王瑞雪;;弥远的“香气”崇高的品德[J];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2011年06期

7 宋国庆;;论北朝民歌创作的继承性——与汉代北方民歌之比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金立义;;阅读考试命题不能跟着感觉走[J];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18期

9 任泽寿;;语文教学叙事性反思一则[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6期

10 丁宏斌;;例谈叙事类作品阅读理解题的命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论文梗概[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龙扬志;;叙事性·生命体验·诗意生成——读李小洛组诗《孤独书》[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霍俊明;;并非圭臬:“新诗戏剧化”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反思[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学;;余光中“适度散文化”的诗歌理论与实践[A];2005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建漳;;历史与故事[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骆永红;;事件新闻的摄影表现与考量——兼述京华时报“信息优先”原则[A];快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奏响——第十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彦红;王静;王顺辉;;雕塑艺术中的形式问题[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10 刘立光;;汉画像中人物图像的美学特点[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格非;叙事性中隐藏深意[N];文艺报;2011年

2 深圳马荣教育机构 马荣;打破学科界线 促进整体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吴圣刚;春晚靠什么吸引人们的眼球[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金莹;走出这个时代诗歌的误区[N];文学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安瑞;叙事歌曲不该丢![N];音乐周报;2007年

6 李茂长;重提“资料性”邮集[N];中国集邮报;2006年

7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黄建国;一部有意味的电影[N];陕西日报;2007年

8 春风;专题邮集的故事性[N];福建日报;2006年

9 王晋枫;用企业拜年卡制作邮集[N];中国集邮报;2008年

10 余秋雨 ;艺术创造论[N];美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薇;舞剧叙事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赵晨;汉代画像艺术的“叙事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黄桂凤;唐代杜诗接受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旭青;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研究:语境·文本·音乐叙事[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何剑平;敦煌维摩诘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0年

6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7 王燕;新闻语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谢静;建构权威·协商规范——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D];复旦大学;2003年

9 郑永乐;先秦两汉魏晋六朝舞蹈文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勇;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叙事性语言的动词使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丽;宋南渡诗人叙事性诗歌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杨卫;1990年代诗歌叙事性的双重辩护[D];暨南大学;2012年

4 翟剑科;景观空间设计的叙事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5 阳丽君;90年代现代汉诗的叙事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常利兵;村庄叙事:1937-1957年的赤桥社会[D];山西大学;2005年

7 韩建勇;中国音乐电视本土化及其叙事建构的探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夏芳莉;元稹诗歌叙事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9 王效锋;改编:从小说到电影的美学转换[D];西北大学;2005年

10 徐依成;颉颃与共振[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叙事性语言的动词使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420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b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