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全纳”走向下特殊教育本体的认知定位——兼论特殊教育概念的泛化

发布时间:2017-06-08 22:09

  本文关键词:“全纳”走向下特殊教育本体的认知定位——兼论特殊教育概念的泛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纳教育赋予了特殊教育许多新的理念。然而,对全纳教育的一些认识误区,使特殊教育研究面临着范畴泛化、本体阙失的危险。在"全纳"走向下,特殊教育不等同于全纳教育;取消特殊学校也不等于取消特殊教育;"特殊需要教育"表达的是理念,而非概念。因此,特殊教育研究应该回归本体研究,明确划定其学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特殊教育的对象是基于个体差异的显著特征,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在学习上有着特殊需要的学生。
【作者单位】: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监控处;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系;
【关键词】全纳教育 特殊教育 概念泛化 本体
【基金】: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资助(项目编号:苏教师[2007]2号)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受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思想的影响,特殊教育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重要概念和理念。全纳教育以其更广的视角以及对教育深刻的变革预期,赋予了特殊教育许多新的意义和内容,既推动了特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丰富了我们对特殊教育的认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王猛;晚期希腊哲学伦理化倾向的历史根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张传开;整体与部分范畴在古希腊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刘喜珍;西方幸福观的理论形态及其嬗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夏思永;肖正;;“顺其自然”与“征服自然”——中希古代健身理念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李荣;理性与生活的变奏——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当代意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张勇华,申燕;论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理性特征[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李建新;;契合·冲突·和谐——西方宗教神性与法律理性辨证互动历史轨迹[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王志超;;浅析古代希腊社会的演说传统[J];沧桑;2006年01期

10 司岩,王新山;西欧远古时期与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J];道德与文明;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闵仕君;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炳全;人性彰显和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复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俊;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D];浙江大学;2005年

7 徐庆利;功利主义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吉林大学;2005年

8 吴欲波;自由的守望[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李兴洲;重构学校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靳莹;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鹏;论社会正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光辉;中西道德教育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兰继军;论国外特教对象的演变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赵发海;中西古代逻辑的个性差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6 戈士国;希腊哲学原始结构的生成[D];河南大学;2003年

7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8 解建团;脑科学与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宪贞;学术文化视野中的《庄子》思辩之风[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立宏;舍勒价值伦理学探析[D];中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欧阳景根;;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的建构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陈云英;建构特殊教育理论[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1期

3 盛永进;关于特殊教育研究哲学化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8期

4 盛永进;个别化教学理念的应然追问[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早;;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全纳教育适应问题的思考与分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酒泉纳什—姚基金特殊教育学校”正式落成[J];新一代;2011年07期

3 钟英兰;;试论全纳教育面临的困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4 蓝建;;芬兰全纳教育:让所有学生都成功[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Z1期

5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高级研讨会顺利召开[J];教育学报;2011年04期

6 张红付;;今生与你们有缘[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7 张文琪;;全纳教育背景下浅析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8 李军胜;;论全纳教育的可行性[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9 曾兰;黄红兰;;浅谈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J];广西教育;2011年16期

10 赵晓妮;兰继军;;关于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探讨[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2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邓猛;;结构、解构与重构: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策略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武际军;;浅谈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安全工作[A];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刘智慧;;关于特殊教育学校师生心理互融度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蓉;;特殊教育中的随班就读教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陈军;;针对残疾儿童特征,做好“教学做合一”——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陶”足迹[A];纪念陶行知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专辑[C];2001年

9 刘福泉;;简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目标[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刘福泉;;简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目标[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莉;拉萨市残联积极推行全纳教育[N];西藏日报;2010年

2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巴典曲查;慈善教育,让孩子们共享一片蓝天[N];西藏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建平;让残疾孩子共享一片蓝天[N];衡阳日报;2005年

5 记者 徐光明;江西将新建18所特殊教育学校[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记者 叶小静;请资助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N];温州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记者 井波;我区加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投入力度[N];新疆日报(汉);2008年

9 通讯员 阮莉 特约记者 谭辉龙;特殊教育学校项目获批准[N];咸宁日报;2008年

10 王建宏 吴文彪;特殊的爱给特殊教育学校[N];人民政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晓tD;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生活一体化单元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兰芳;全纳教育:瑞典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亚洲;全民教育与全纳教育关系辨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婷;北欧全纳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全纳”走向下特殊教育本体的认知定位——兼论特殊教育概念的泛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433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7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