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对在华美国公司中国员工的学习方式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21 14:21

  本文关键词:对在华美国公司中国员工的学习方式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中国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日益凸显。众多的海外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其中美国公司的投资规模与扩张速度是引人注目的。在美国公司不断扩大中国业务的同时,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才加入了他们的员工团队。然而由于中美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中国员工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往往与美国公司的管理文化发生冲突。为了消除摩擦, 使中国员工更好地溶入美国公司的工作环境, 深入了解这些员工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成为保持在华美国公司良好运作的关键。 本文旨在考察在华美国公司中国员工的学习方式的特点。 中国人和美国人原本有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但在与外来文化日益增多的接触中, 中国人的学习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受雇于在华美国公司的中国人处在中美两种文化的影响下,他们的学习方式必然呈现一些与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中国人相比较不同的特点。了解中国员工的学习方式是在华美国公司培训本地员工成功的关键,这成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在回顾了Hofstede, Samovar 和 Porter等学者关于文化模式和文化因素对学习活动的影响的相关理论文献之后,本文提出了认知方式,沟通方式,关联方式和激励方式等四个学习方式的维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中国员工的学习方式并据此提出四项相关假设。作者先在理论上总结了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基本特点,然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两组人员,分别是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中国员工和在美国在华企业工作的中国员工。根据调查问卷所回馈的数据,本文检验所提的四项假设并着重分析文化因素对在华美国公司中国员工的学习方式的影响。本文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一些局限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文化 学习方式 在华美国公司 中国员工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791;G04
【目录】: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3
  • 1.1 Rationale9-10
  • 1.2 Methodology10-11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1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1-13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3-27
  • 2.1 Culture13-14
  • 2.2 Culture patterns14-22
  • 2.2.1 Hofstede’s value dimensions14-18
  • 2.2.2 Trompenaars’s value dimensions18-22
  • 2.3 Learning styles22-27
  • 2.3.1 Hofstede’s analysis on cultural influence at school22-24
  • 2.3.2 Samovar and Porter’s four dimensions24-27
  • Chapter Three Cultural Influence and Hypotheses27-39
  • 3.1 Two cultures involved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employees’learning27-30
  • 3.1.1 Dominant traits of Chinese culture27-29
  • 3.1.2 Dominant traits of American culture29-30
  • 3.2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in employees’learning style and hypothese30-39
  • 3.2.1 Field-sensitive & cooperative learners vs. field-independent & competitive learners31-33
  • 3.2.2 Direct communication vs. indirect communication33-35
  • 3.2.3 Dependent & passive learners vs. independent and active learners35-36
  • 3.2.4 Extrinsic motivation vs. intrinsic motivation36-39
  • Chapter Four Questionnaire Results and Test of Hypotheses39-60
  • 4.1 Participants39-40
  • 4.2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results40-60
  • 4.2.1 Test of cognitive style40-45
  • 4.2.2 Test of communication style45-50
  • 4.2.3 Test of relational style50-53
  • 4.2.4 Hypothesis 453-60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60-62
  • 5.1 Conclusions60
  • 5.2 Limitations60-61
  • 5.3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studies61-62
  • Appendices62-67
  • Bibliography67-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云卿;文化因素对国家革新水平的影响[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7期

2 张志伟;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其文化因素的理解[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3 王苹;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彭小俊;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及其运用[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于水;文化因素与战略决策[J];人才开发;2000年03期

6 于莹;谈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7 于莹;;如何在教学中把握等值翻译的文化差异[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林立红;文化因素与商标命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03期

9 毕文娟;;谈文化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1期

10 刘明;刘占辉;;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雅;;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译者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兰;;浅谈英汉习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高璐夷;;从读者反映论见英译《西厢记》中的文化因素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蒲松龄;;隐喻构建基本要素及其与隐喻理解效果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何南林;;汉英语反事实推理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崔颖;吕爱军;;商标名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因素综述[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高娟;张运红;;“旁观者效应”的社会认知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家明;;建立多元化教师学习方式,促进教师学习与反思能力的提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9 陈树芳;;运用科学假说的方法进行化学探究[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10 刘以榕;;学习陶行知先生开拓进取的精神投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小飞;文化在创新中扮演何种角色[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2 胡晓峰;文化因素应对城市发展诉求[N];邯郸日报;2007年

3 杨吉;“超女”的狂欢营销[N];上海金融报;2006年

4 特约记者  毛全博;镇安县委中心学习组创新学习方式[N];商洛日报;2006年

5 陈文亮;山丹县委中心组创新学习方式促发展[N];张掖日报;2008年

6 学办;峨山创新学习方式推进学习实践活动[N];玉溪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周军;“三个下功夫”创新学习方式[N];黔西南日报;2010年

8 济源五中 程中林;解析新教材,改善学习方式[N];学知报;2010年

9 采访对象: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综合部主任 刘粤平 记者:段e

本文编号:468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468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1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