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茨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成人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许茨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成人教育研究
【摘要】:许茨的知识社会学具有现象学、社会学的重要特征,文章通过剖析许茨关于"理解"、"知识库"、"多重实在"等核心思想,可以看出成人教育与许茨知识社会学之间的关联,而对成人教育中如何发挥"类型化"的作用、推广"关联性记忆"、关注"多重实在间的转换"以及重视"日常生活的价值"等问题进行讨论,使得许茨知识社会学的价值在成人教育领域得到了彰显。
【作者单位】: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许茨 知识社会学 成人教育
【分类号】:G720
【正文快照】: 20世纪20年代,知识社会学的概念由德国的马克斯·舍勒首先提出,此后许多著名的社会学家如伯恩斯坦、布尔迪厄、福柯、弗莱雷、泼普科维茨等都在自己理论系统中阐述过知识社会学的观点,他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知识的社会起源,即研究人类的知识如何从社会中产生和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林;许茨的主体间性理论初探[J];求是学刊;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远峰;;成人学习的多学科研究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8期
2 闫金山;;对主体间性的理解及其运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陈治国;“他我”如何可能——论胡塞尔之先验解决方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陈本益;现象学还原方法与文学批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肖峰;信息生态的哲学维度[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6 王阳;现象学与文本物质层面[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车美萍;;日常生活世界与和谐社会建设[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8 陈学军;论学校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J];教学与管理;2002年09期
9 赵复查;;教师文化的生命意蕴[J];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10 吴全华;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与重建[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云国强;吕品;;从娱乐的文化起源、本质解析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2 陈志远;胡塞尔直观概念的起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安道玉;论意识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4 唐林涛;设计事理学理论、方法与实践[D];清华大学;2004年
5 李恒威;“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动力模式[D];浙江大学;2005年
6 蔡志强;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D];复旦大学;2005年
7 何林;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陈福胜;法治的人性基础[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康永久;知识输入还是制度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飞;教育中质的研究方法运用评析[D];河南大学;2003年
2 于建雪;对报纸深度报道先锋意识的美学思考[D];河北大学;2003年
3 顾炯;从内在时间意识到发生现象学——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一条进路[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阳;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美荣;杜威教育思想的现象学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慧霞;教师课程观念的问题检讨与对策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林自栋;印象派绘画艺术的转捩与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存锋;韦勒克文学批评史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爱林;自在之物与纯粹意识[D];黑龙江大学;2005年
10 喻敏良;寻求“自律”论与“他律”论的结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发盈;成人教育学与儿童教育学二元对立的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18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718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