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自发性话语中的情感韵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弱智儿童自发性话语中的情感韵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弱智儿童 情感韵律 音高范围 元音时长 模块性
【摘要】:本文用提取声学参数的方法,采用故事讲述任务对弱智儿童自发性话语中的情感韵律进行研究。通过与两组典型发展儿童-实际年龄匹配组和语言能力匹配组进行比较,探究了弱智儿童自发性话语中情感韵律表达情况。结果发现:(1)弱智儿童的情感韵律存在损伤,音高范围和元音时长均有表现;(2)弱智儿童的情感韵律与词汇和句法发展不同步,具有模块性。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弱智儿童 情感韵律 音高范围 元音时长 模块性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126);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CYY02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G764
【正文快照】: ,引言情感韵律是指具有情感色彩的韵律。目前,相对于语义、形态、句法等方面的研究,弱智儿童情感韵律研究数量稀少,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弱智儿童的情感韵律是否存在损伤,也有研究讨论到由此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即情感韵律与语言其他部分的发展是否具有同步性。目前相关研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计道宏;;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浅议[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赵春梅;;环境对白族青年民族语言习得影响的调查[J];青年文学家;2012年04期
3 曹春春;;论应用语言学的跨学科性[J];山东外语教学;2010年02期
4 王丽;;闽方言区普通话中介语的表征[J];三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陈春雷;;从失范走向规范——关于网络语言影响及规范策略的思考[J];学术界;2011年04期
6 陈志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性质与培养目标[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盛玉麒;吕艳辉;;“应用语言学”与“语用学”术语辨析[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6年02期
8 尹雪璐;;“山寨”一词大行其道——从语言学角度浅析新词语“山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3期
9 贺义宏;;六安地名文化遗产考察[J];宿州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余敦清;;论“聋人母语”[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李丽;;中英“作者简介”语言比较[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知娟;普通话言语的发展:言语清晰度、音位对比及声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Maharani(陈玉兰);汉语、印尼语动词重叠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吉艳;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崔东红;新加坡的社会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张廷香;基于语料库的3-6岁汉语儿童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刘毓民;汉语国际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惠萍;博客标题语言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欣;手机短信语言使用状况与民众态度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永超;曲阜城区街巷名称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邵丽娟;集会语境下面向公众的称谓语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立梅;存在句时空关系的认知研究与存在句教学[D];新疆大学;2011年
6 张顺美;汉泰语副词“就”和“Kor”与“才”和“Peung/Jeung”对比[D];复旦大学;2010年
7 贺义宏;六安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王芳;汉语弱智儿童情感韵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魏胜元;《新华字典》中的人名用字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10 吴伟清;网络新词新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弱智儿童广播操”实验报告─—“弱智儿童广播操”实验课题组[J];中国特殊教育;1994年03期
2 李艾静;谈谈普通班中弱智儿童的转化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3 马玉贵,李希华,邹冬梅;弱智儿童语言教学经验分析[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黄忠富;;要善待弱智儿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1年Z1期
5 茅于燕;;弱智儿童的思维和意志[J];父母必读;2003年05期
6 殷红博;;弱智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J];父母必读;1993年06期
7 林玉英;;弱智儿童需要爱[J];现代家教;1995年03期
8 吴蔚,金瑜;上海市六所学校弱智儿童入学评定情况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07期
9 尹穗安;运用观察法矫正弱智儿童的问题行为[J];教育导刊;1999年06期
10 黄大谷,陈美莉;弱智儿童群体行为规范教育的对策[J];教育导刊;2000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宁生;周仁来;;我国弱智儿童学校起始年代的查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5)——中国基础教育史研究(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工读教育等)[C];2009年
2 马廷慧;马光;;6岁至8岁重度弱智儿童认知特点浅析[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3 孙银珠;;如何发展弱智儿童的思维[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铁忠;黄文胜;朱朝晖;;弱智儿童视觉搜寻目标定向运动速度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章镜清;林伸华;;弱智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培训[A];全国首届康复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6 李玲;;弱智儿童青春期教育浅析[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7 刘贺江;;体育教学促进弱智儿童的智力发展及心理健康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家驹;张新;武连江;吕文彬;林仲贤;丁锦红;;弱智儿童的数字译码及划削动作速度与准确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沙祖锡;;体育教学中弱智儿童良好个性品质和习惯的养成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10 严文英;;针对弱智儿童特点,,提高数学教育质量[A];江苏民政医学2000论文资料汇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洁芝;弱智儿童的养成教育[N];云南日报;2001年
2 陈淑兰;重视弱智儿童的劳动教育[N];贵州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张晓红邋实习生 苗海珊 杨梅;用爱让智残儿童学会生存[N];新乡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家本 张世威;“普特融合”为智障孩子打开一扇窗[N];本溪日报;2009年
5 杨帆 王彦锋 记者 王敏;爱心浇灌结硕果 铁树开花显奇迹[N];延安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艾阳;在残缺的世界里飞扬青春[N];辽宁日报;2006年
7 记者卢文洁通讯员肖培坚;弱智儿随班就读是“混读”?[N];广州日报;2004年
8 司文;这些花朵也能绚丽绽放[N];西安日报;2008年
9 柏云飞;用爱心撑起的特教蓝天[N];贵州民族报;2010年
10 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璇 整理;元平特校历经坎坷“育残成才”[N];深圳特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爽;读心的三种路径及其交融[D];浙江大学;2010年
2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汉语弱智儿童情感韵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贾严宁;弱智儿童适应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晓庆;弱智儿童语言障碍与构音能力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淑慧;智障学生语言障碍类型调查及训练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瞿莹;音乐对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记忆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宇;残疾儿童教育之中美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白银婷;培智学校低学段语言康复课程开发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翠芝;山东省智障教育发展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梅;特殊教育辅读班生活适应课教材的开发与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谢静;特殊教育教师课堂提问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18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71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