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批判
本文关键词:辛亥革命时期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批判
更多相关文章: 辛亥革命时期 女子学校 女子教育 经正女学 文化教育 批判 辛亥革命前后 新型学校 辛亥革命前夕 家庭革命
【摘要】:正1898年,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学诞生。但是,经正女学面世并没有"一花引来万花开",在其后的数年内女子教育却音讯全无,沉寂失语。到辛亥革命前后,女子教育又走上了康庄大道。之所以出现如此之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辛亥革命时期文化教育界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猛烈批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女子学校 女子教育 经正女学 文化教育 批判 辛亥革命前后 新型学校 辛亥革命前夕 家庭革命
【分类号】:K257;G779.29
【正文快照】: 1898年,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学诞生。但是,经正女学面世并没有“一花引来万花开”,在其后的数年内女子教育却音讯全无,沉寂失语。到辛亥革命前后,女子教育又走上了康庄大道。之所以出现如此之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辛亥革命时期文化教育界对“女子无才便是德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智;;辛亥革命时期的女知识分子[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04期
2 刘继英;;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简姿亚;薛其林;;辛亥革命时期长沙女学的兴办及影响[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赵长征;民国初创与女子教育[J];民国档案;1992年01期
5 章开沅;;论辛亥革命时期爱国主义思想的特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5期
6 苗普生;新伊大都督府的民族政策初探——兼论辛亥革命时期新疆的各民族关系[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7 梁凤荣;戊戌维新时期的女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8 刘汉忠;锡金军政分府总机关各科职员名录[J];民国档案;1991年03期
9 俞筱尧;;辛亥革命时期诞生的中华书局[J];文史知识;2001年09期
10 李长玲;;从女子参政看辛亥革命之成败[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兰萍;;辛亥革命与广东女学[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2 刘贵福;;论辛亥革命时期钱玄同的保存国粹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3 史革新;;辛亥革命时期的近代科学传播[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4 龚书铎;宋小庆;;辛亥革命时期文化四题[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5 杨隆昌;;贵州辛亥革命时期的黔北文人[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6 潘君祥;;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民众新建的社团及其活动倾向[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黎德荣;;辛亥革命时期李友桃与扁担山的布依族农民[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8 张玉法;;台湾地区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研究(1950—2000)[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9 饶怀民;;杨毓麟与辛亥革命[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01年
10 胡绳武;;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南大学历史系 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N];光明日报;2011年
2 刘发生 杨敏;辛亥革命时期的贵州首任都督杨柏舟[N];贵州政协报;2011年
3 胡绳武;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N];湖北日报;2001年
4 史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国人科学观初探[N];光明日报;2001年
5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剑林;百年女子学校竟成“养鸡场”[N];深圳特区报;2010年
6 亦非;女子学校受到青睐?[N];中国妇女报;2000年
7 吕金葆;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N];解放日报;2001年
8 ;走向独立[N];中国旅游报;2003年
9 陈耘(浙江宁波);女子学校培养什么人?[N];中国妇女报;2002年
10 王钢;武汉早期女子学校[N];长江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萍萍;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霍修勇;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地区的革命运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万琼华;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D];湖南大学;2007年
5 秦素菡;美国华侨社会与保皇派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王歌雅;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张素玲;女大学生与中国现代教育——1900-193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丽娟;清末女性才德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唐欣玉;被建构的西方女杰[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程亚丽;从晚清到五四:女性身体的现代想象、建构与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琴;中国近代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爽;略论辛亥革命时期上海的妇女解放运动[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赞绵;近代苏州女子学校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李爱勇;抗战前十年的华北女子教育[D];河南大学;2010年
5 邓文博;唐宋女子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京;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女子教育[D];河北大学;2009年
7 秦奋;清朝晚期至民国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会霞;清末女子教育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欧群慧;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早期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王晓庆;倡导与力行—近代欧美留学生女子教育观及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35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735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