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从江县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12:42

  本文关键词:从江县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从江县 成人教育 区域教育与经济互动


【摘要】:随着终身教育理念日臻渗透,成人教育应用型研究正值发展。成人教育系统,相对于传统学校教育而言,与区域经济系统互动频率更为频繁,表现出更大的直接性、丰富性与柔性。在反贫困取向由单纯消除贫困转向为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开启贫困地区崛起之引擎以及民族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正值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促进从江县成人教育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互动、实现从江县区域成人教育与经济发展双赢之关键在于:以区域化视角,将区域经济增长极理念投影于成人教育体系建设,从经济“特色”中萃取成教“特色”,以特色成教带动特色经济增长。 目前,从江县经济转型呈现出异于传统的路径:第三产业占区域经济之比重逐渐增加,已然成为该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角。对从江县成人教育与县域经济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因果关系验证的结果为:从江县成人教育与其县域经济问存在相关性,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对从江县成人教育增长率与县域经济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从江县成人教育发展投入增长量每增加一个单位,从江县县域经济增长就相应增加0.942个单位。然而从江县成人教育系统亦存在颇多问题:成教与职教系统过度粘连;成人教育系统性欠佳,覆盖而有限,其发展模式正处于“架空”状态,成教内容尚显苍白;且成教系统所供给的教育产品与区域经济转型的特殊需求有待进一步耦合,二者互动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区域经济增长极发展需求,新时代从江县成教系统的功能在于满足区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依次灵活提供教育产品,“上挂横联下辐射”,更好地为区域经济转型而服务。从空间上构建链接“村寨——县——州”的从江县成人教育发展体系能够促进该地成教系统与多级区域经济产生互动,充分发挥从江县各级村寨特色文化优势,为整个区域经济的破冰作出贡献;从江县区域经济与成教特色之源为该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进行从江县文化——成教——经济互动规划,进而化解从江县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日益突显的矛盾,能够为从江县区域发展带来更为强劲之动力。
【关键词】:从江县 成人教育 区域教育与经济互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29.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导论9-16
  • (一)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9-11
  • (二) 已有研究综述与分析11-13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13-15
  • (四)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5-16
  • 一、论文相关理论基础16-23
  • (一) 多维层级增长极理论16-17
  • (二) 成人教育相关理论17-19
  • (三) 区域教育与经济互动19-23
  • 二、从江县区域经济与成人教育发展状况23-32
  • (一) 从江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23-27
  • (二) 从江县成人教育发展状况27-32
  • 三、从江县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状况分析32-41
  • (一) 从江县成人教育对区域经济贡献率定量分析32-37
  • (二) 从江县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分析37-41
  • 四、从江县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互动机制41-51
  • (一) 从江县成人教育增长极发展模式41-48
  • (二) 从江县村—县—州"文化—成教—经济"协调互动规划48-51
  • 五、结论与建议51-55
  • (一) 结论与创新51-52
  • (二) 建议与展望52-55
  • 结束语55-57
  • 参考文献57-60
  • (一) 著作类57-58
  • (二) 论文类58
  • (三) 外文文献58-59
  • (四) 年鉴及其他59-60
  • 附录60-66
  • 后记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维峰;;我国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7期

2 田文哲;;建立我国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探析[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3 冯国建;芦苗苗;;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郭小红;;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问题研究[J];成人教育;2011年09期

5 徐青青;;关于实施人才战略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6 卜春华;;立足区域经济,优化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2期

7 范慧玲;;西部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策略探析——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段军霞;;后危机时代高校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方晓斌;;福建高等教育与海西建设的适应性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刘晓英;;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承伟;潘峰华;;我国交通网络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1995—2005)[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管镇滨;马锦郁;;西北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张玲;张晓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启示[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付晓东;;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生全;冯静;高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各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静态评判模型[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冯拾松;;论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吴翠玲;蔡国友;李培进;张传本;吴曙霞;;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成海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分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李琪;张越;;互联网因素对我国省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付晓东;;基于虚拟空间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丹;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区域经济[N];长江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徐以升;区域经济年中盘点 增长方式亟待谋变[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中共延安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 高春义;抓区域经济重在求真务实[N];陕西科技报;2005年

4 高春义;区域经济稳步发展贵在求真务实[N];陕西日报;2005年

5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步伐   [N];天津日报;2005年

6 记者 方秀 通讯员 黄小建;“强工快商”力促区域经济快速起跳[N];安徽日报;2008年

7 沈凡想;华士确保区域经济稳健增长[N];江阴日报;2008年

8 记者 常连喜;西市区区域经济增挡提速[N];营口日报;2008年

9 习伟;西市区区域经济全面提速[N];营口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打造良好人居环境 做大做强区域经济[N];淮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李晶;辽宁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林矗;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黄宏亮;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6 张聚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程玉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丁纪岗;区域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9 李建华;中国转型期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金影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财税金融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鼎鼎;从江县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D];湖南大学;2001年

3 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李海英;我国区域经济演化过程中的财政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磊;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石志恒;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与协调发展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杨建;成都城市边缘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赵子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燕;我国区域产业集群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四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72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772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5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