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人际信任与个性特点的关系及其与正常儿童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20:15
本文关键词:听障儿童人际信任与个性特点的关系及其与正常儿童的比较研究
【摘要】:人际信任越来越受到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在诸多影响人际信任的因素中,考察个性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不仅对于改善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状况,增强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为特殊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干预依据。 本研究以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人际信任量表(ITS)、信赖他人量表(FIPS)为工具,对山东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的201名听觉障碍儿童,209名正常儿童的个性特征、同伴信任、信赖他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发现: 1、男女听障儿童在个性的精神质因子(倔强性)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男听障儿童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听障儿童,男听障儿童与女听障儿童相比倔强性更显著;男、女听障儿童在个性的其他维度及同伴信任、信赖他人总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城乡听障儿童在个性的内外向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听障儿童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听障儿童,城镇听障儿童比农村听障儿童更倾向于外向;二者在个性的其他维度及同伴信任、信赖他人总分上的没有显著差异。 3、家长是否懂手语的听障儿童在个性的内外向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家长懂手语的听障儿童在内外向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家长不懂手语的听障儿童,家长懂手语的听障儿童更倾向于外向;二者在个性的其他维度及同伴信任、信赖他人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 4、听障儿童个性的精神质因子与同伴信任的可依靠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信赖他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个性的情绪稳定性与信赖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信赖他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掩饰性与同伴信任的信赖性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与信赖他人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同伴信任的信赖性与信赖他人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5、从人际信任与个性的路径图分析,精神质对可依靠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听障儿童人际信任与个性特点的关系及其与正常儿童的比较研究 对信赖他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情绪稳定性对信赖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对 信赖他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掩饰性对信赖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对信赖他 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信赖性对信赖他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6、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个性各维度上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听障 儿童更具有倔强性和掩饰性,.但其更倾向于内向且情绪稳定;二者在同伴信任、 信赖他人上也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听障儿童对同伴的可预测性、信赖性信任程 度更大,对他人的善良、友爱更有信心,但是对他人的可信性缺乏信心。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把听觉障碍儿童的个性、信任同伴和信赖他人三者 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并且构建了三者关系的路径模型,揭示了三者之间复杂的 关系,从而为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干预依据。 关键词:所障儿童;人际信任;信赖他人;个性;
【关键词】:听障儿童 人际信任 信赖他人 个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76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8
- 一 综述8-17
- 0 引言8-9
- 1 关于人际信任的研究9-12
- 1.1 人际信任的界定9-10
- 1.2 有关人际信任的研究10-12
- 2 关于个性的研究12-14
- 2.1 个性的界定12
- 2.2 有关个性的研究12-14
- 3 有关听障儿童人际信任与个性的研究14-17
- 3.1 有关听障儿童14-16
- 3.2 关于听障儿童人际信任与个性的研究16-17
- 二 问题提出17
- 三 研究方法17-19
- 3.1 被试情况17-18
- 3.2 研究工具18-19
- 3.3 施测过程19
- 3.4 数据处理19
- 四 研究结果与分析19-26
- 4.1 听障儿童的个性分析19-20
- 4.2 听障儿童的人际信任分析20-23
- 4.3 听障儿童的个性与人际信任的相关性23-25
- 4.4 听障儿童的个性、人际信任与正常儿童的比较25-26
- 五 讨论26-31
- 5.1 关于性别的差异26-28
- 5.2 关于家庭城乡环境的差异28
- 5.3 关于家长是否懂手语的差异28-29
- 5.4 个性与人际信任的关系29-31
- 5.5 从与正常儿童的比较看听障儿童的个性与人际信任的特点31
- 六 结论与建议31-34
- 6.1 结论31-32
- 6.2 建议32-34
- 参考文献34-36
- 后记3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雪;;初中生人际信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飞霞;幼儿教师人际信任与知识分享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斐斐;视力障碍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霞霞;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黄晓凤;“90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及其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许晓旭;大学生人际归因、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郭玲;工读学校学生人际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0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780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