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聋人手语转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20:40

  本文关键词: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聋人手语转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聋人手语 转喻 认知


【摘要】:转喻是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之一。手语在词汇层面存在着大量的转喻。聋人和健听人一样,在认知过程中善于用凸显、易感知、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或用整体代替部分。本研究通过对搜集到的聋人自然手语语料的分析,揭示了手语转喻的认知运作机制以及典型的转喻构词方式,如特征转指人或事物,事件要素之间的转指,行为转指抽象概念,约定俗成的转指等。并分析了手语转喻构词的语义特点和词法特点。
【作者单位】: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工业大学;
【关键词】聋人手语 转喻 认知
【基金】:2013年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认知语言学视域下中国手语中的转喻研究”(课题批准号:2013N20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762
【正文快照】: 1引言语言是人类认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之一。关于转喻的本质,国内外的认知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Lakoff称转喻为“理想化认知模式”即一个有组织的概念结构知识域的一种形式[1]。Alac和Coulso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琪龙;;转喻的认知机制和过程[J];外语教学;2011年03期

2 刘焱;;“V掉”的语义类型与“掉”的虚化[J];中国语文;2007年02期

3 江加宏;;美国手语的转喻认知[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2期

4 李恒;吴铃;;手语语料库建设基本方法[J];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邱焰;;逻辑推理能力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许亚明;马佳盈;;语言研究的行为主义——布龙菲尔德语言学方法论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赵云梅;;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专业的运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段汉武,钱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创作手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沈莉珍;;中缀:从屈折到派生[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刘世芳;;语料库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促进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李侠;;豫东方言里的“V掉”与普通话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8 陈宝青;;非真实邀请的语用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9 胡小玲;;《离别词:莫悲伤》中的变异与突出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余晶晶;;《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之文体学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Ma Shi Wen Tong and its Theory of Languag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任丽丽;;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个案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廖正刚;英汉基本颜色词跨范畴现象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史宝辉;汉语普通话词重音的音系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6 刘建刚;语用选择与等效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龚龙生;顺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高拂晓;期待与风格[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9 任晓霏;“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张颖;回应交际的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莎;论合作原则在会议口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琪;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古诗饮酒五不同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崔在龙;英语专业自考生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培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时筱惠;大连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清;本溪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兴华;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卢淑玲;从象似性角度看诗歌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婉萍;;香港手语的话题句[J];当代语言学;2011年02期

2 李斌;;用Elan建设单点方言多媒体语料库[J];方言;2012年02期

3 刘丹青;“唯补词”初探[J];汉语学习;1994年03期

4 程琪龙;;转喻种种[J];外语教学;2010年03期

5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6 程琪龙;;事件框架的语义连贯和连通——切刻小句的实例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高顺全;动词虚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8 于松梅,张宁生;聋人手语的语言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9期

9 国华;;自然手语习得与有声语言习得之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03期

10 刘润楠;杨松;;试论手语词汇的任意性和理据性[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衣玉敏;上海手语的语音调查报告[D];复旦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振彬;;英汉多义词转喻认知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2 陈蕾;;构式“有+VP”的认知理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3 段世齐;;转喻与词汇意义的发展[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江加宏;;美国手语的转喻认知[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2期

5 朱军平;陈蕾;;转喻的预设理据[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19期

6 徐蕾;宋艳萍;吴泓颖;;基于转喻和替代的关系谈语篇衔接功能[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7 梁倩;范祥涛;;认知取向的转喻翻译研究——以小说《老人与海》的汉译为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刘则平;;转喻在语义理解中的运用探析[J];考试周刊;2011年26期

9 徐小婷;;汉语“花”及“花”词族的隐喻与转喻分析[J];兰州学刊;2007年09期

10 李海斌;;转喻视角下的俄汉语词素义对比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理;;英汉“心”的多义网络对比[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王贞琳;方俊明;郭祖仪;李文馥;;认知方式对幼儿部分遮挡绘画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董秀芳;;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张辉;;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FDI认知方式与学习成绩分化的关系研究[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许芳;李寿欣;金玉华;;中国人人格量表在大学生中的初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张卫强;张忠秋;王智;张力为;丁雪琴;郭松;刘文;;优秀运动员认知方式的调查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8 李承贵;;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认知方式及其检讨[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琢诗;林丹华;;不同背景难度情况下认知方式对前瞻记忆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赵晶;李寿欣;单西娇;孙华;崔爱珍;;抑郁及抑郁反应方式和认知方式对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小红;该向许振超学什么[N];学习时报;2007年

2 张亮;听觉是婴幼儿第一认知方式[N];科技日报;2004年

3 张建铭;认知方式因无线改变[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将手语纳入国家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3年

5 杨义;文学:生命的转喻[N];光明日报;2007年

6 王新明;学会不在意[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赵毅衡;说“超隐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 王文忠;重视学生在电大英语教学中的作用[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9 本报记者 茅卫东;告诉你另一个“双语教学”[N];中国教师报;2006年

10 陈福新;抑郁不等同于抑郁症[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3 戴理敏;转喻在新闻语篇中的组织功能[D];山东大学;2013年

4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琪;英汉动结构式的论元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6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8 司建国;认知隐喻、转喻维度的曹禺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王静;英语名化的语法转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們;《庄子》隐喻、转喻造词的认知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杨蕾;现代汉语颜色词之认知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3 罗旋;劳伦斯短篇小说中色彩的隐喻与转喻[D];西南大学;2010年

4 姜秀明;汉语服饰成语的转喻和隐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向婷婷;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隐喻和转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崔丽娟;转喻的认知运作机制和概念整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7 邓敏;论转喻的运作机制[D];重庆大学;2008年

8 庞晓红;“眼”隐喻的认知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洁;从认知角度看汉英日语的“口齿唇舌——言语言说”转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国全;绘画认知方式上的艺术理念——谈中西油画风格及绘画认知方式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58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858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0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