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双模式助听下听障儿童对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声双模式助听下听障儿童对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研究
【摘要】:为了解听障儿童电声双模式助听和电模式助听下辨听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的差异情况,采用2×4实验设计,运用计算机辅助汉语普通话言语测听系统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测试,调查听障儿童在电声双模式助听和电模式助听下的识别情况,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探索助听器补偿效果对听障儿童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的影响。研究发现电模式助听受到对侧配戴助听器的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1)在电声双模式助听下听障儿童对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的识别均优于电模式,其中对声母和扬扬格词影响显著,对韵母和声调影响不显著;(2)电声双模式助听可以改善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在助听器各听力补偿效果之间的差异。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系;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关键词】: 听障儿童 电声双模式 电模式 比较研究
【基金】:先天性耳聋的听觉言语康复技术体系研究课题批准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76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电声双模式助听是指听障儿童一侧耳植入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对侧耳配戴助听器(hearingaids,HA),双耳分别接受电刺激与声刺激的助听模式,电模式是指听障儿童仅一侧耳植入人工耳蜗接受电刺激的助听模式[1]。电刺激模式和声刺激模式对声音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龙墨,梁巍,周丽君,刘婷婷;聋儿听力补偿与言语清晰度及语音获得关系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年01期
2 黄秋红;郑亿庆;;助听器与人工耳蜗的联合使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年05期
3 刘巧云;黄昭鸣;陈丽;赵航;严舒;刘建菊;;植入人工耳蜗与配戴助听器儿童的音位对比识别难度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年05期
4 刘巧云;赵航;陈丽;黄昭鸣;张梦超;孙喜斌;张芳;;3~5岁健听儿童音位对比识别习得过程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年02期
5 孙喜斌,郭占东;聋幼儿听力语言康复评估[J];现代康复;1999年11期
6 李剑挥;郗昕;冀飞;陈艾婷;洪梦迪;赵阳;杨伟炎;;一组汉语普通话双音节测听词表的等价性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易海燕;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与健听儿童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孔慧芳;张萍;;合肥方音中特有韵母变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王银霞;;河南方言中“个”的弱化与音系-句法协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王伟华;;法语二外语音教学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5 胡建;;关于音位归纳中语音相似性判定的尝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张士东;;从语音角度看英、日、汉语的差别和联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左岩;浅析韵律研究中的几个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刊);1999年S1期
8 谭沅湘;音位分析的基本原则及其局限性──兼说《汉语拼音方案》在音位理论运用上的得与失[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王立新;高晓辉;陈仁吉;;骨性Ⅲ类患者发音错误与颅面组织结构的相关性[J];北京口腔医学;2011年06期
10 年玉萍;王发科;;宝鸡方言轻声的语音图谱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冰锋;谢磊;周祥增;付中华;张艳宁;;实时语音驱动的虚拟说话人[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李雅;卢颖超;许小颖;陶建华;;连续语流中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对重音感知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3 郑玉玲;周学文;;调音部位的分区与命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4 李冰锋;谢磊;周祥增;付中华;张艳宁;;实时语音驱动的虚拟说话人[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5 李雅;卢颖超;许小颖;陶建华;;连续语流中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对重音感知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6 周杰;;留学生语音教学之我见[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7 付莉;;电视新闻播音停顿边界时长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覃夕航;;普通话元音/γ/的性质和音值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赵彦乔;丁华锋;;中国学生英语单元音习得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林双萍;;谈汝城话[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秦曰龙;清抄本《五音通韵》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金星;听障儿童韵律词重音的声学特征及生成特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蕾;听障儿童听觉和言语特征及其关系的研究与训练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乌吉斯古冷;蒙古语标准音朗读语句语调的起伏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尹巧云;德昂语长短元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宝乐儿;初级阶段蒙古学生汉语发音偏误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时筱惠;大连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莹;母语和英语对法语语音习得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冰;赤峰汉语方言发音特征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安亚彬;庆阳市西峰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周磊;化妆品广告语言特色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李俊义;方音与连续变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辜少鹏;汉语语言的物理特征提取及分析工具的研究与实现[D];东华大学;2011年
10 刘晓娟;临沂方言零声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鑫,傅前杰,王仁华;联合使用助听器和增强电子耳蜗的使用者的中文语音识别[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4期
2 崔勇,王正敏,曾咏梅,李华伟;植入年龄和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言语识别率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05年07期
3 李丽,王宁宇,葛晓辉;背景噪声下言语测听[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年06期
4 王毓芳,尹宝林;一种基于语音学知识的汉语辅音分类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06期
5 李伟群;;论“前后鼻韵母”的辩正[J];教育探究;2006年02期
6 魏朝刚,曹克利,王直中;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1期
7 张伦,张道行,张星航,张文君;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声母识别率[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5期
8 马秀岚,山本好一,久保武;人工耳蜗和助听器同时使用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年16期
9 刘巧云;黄昭鸣;孙喜斌;杜晓新;陈茜;;汉语言分解式听觉技能训练模式的构建[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12期
10 杨金维,胡宝华,张道行,王海英;不同年龄段Neuclear24型人工耳蜗植入术35例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锋;;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特征比较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沈玉林;;加强普通幼儿园对融合教育的支持[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03期
3 李尚生;听力障碍儿童素质教育初探[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张福娟,刘春玲;听觉障碍儿童个性特征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1999年03期
5 Dr.David.JIANG;邹凌;;浅谈对听障儿童的阅读教学[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7年01期
6 杨红花;;听障儿童入学之初[J];中国残疾人;2011年07期
7 雷江华;王丽维;;听障儿童视觉阻断法的利弊分析及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8 钱丽霞;;论手势在西部地区听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01年11期
9 江苏宜兴市聋校课题组;;听障儿童良好个性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03年03期
10 谭千保;陈芳;傅朝晖;;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自我意识对比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月情;李永勤;;听障儿童生成问题回应策略的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王文迪;卫仁涛;何赛金;林怡雯;;听障儿童家庭异地康复现状调研报告[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刘惠民;张玉光;姚孟春;赵龙庆;;国内外农业教育的比较研究[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梁艳萍;黄大乾;;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教育比较研究与启示[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刁桂梅;;国际带薪教育假制度比较研究[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粱桂华;;如何培养听障儿童的注意力[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万云英;李爱珍;田熊;;“好妈妈”与普通妈妈的家教类型、人格特征与子女的学习成绩、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赵慧莉;侯广彦;;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1—3年级聋哑儿童与正常听力儿童学习能力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9 包忠才;苏建华;;中越边境少数民族教育比较研究与对策[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刘吉芝;周梦玲;刘理;;构建学习型家庭环境,促进“双合格”家庭教育——基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环境比较研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文强;贫困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抢救性项目启动[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2 记者 沈轶伦 孙刚 通讯员 宋国梵;上海听障儿童补贴范围再度扩大[N];解放日报;2011年
3 记者 蒋明;湖北贫困听障儿童可享救助和补贴[N];健康报;2011年
4 记者 潘跃;近十万听障儿童得到康复服务[N];人民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江芸涵;随班就读 让听障儿童回归“主流”[N];四川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西平;我区听障儿童康复训练遭遇体制之痛[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7 本报记者 谭雅竹 实习生 肖丽;关爱,托起明天的希望[N];云南日报;2010年
8 洪泽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丹;听障儿童入学教育中的障碍分析及应对策略[N];江苏经济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常艳;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声音[N];安庆日报;2009年
10 衢州市聋哑学校 祝慕华;聋校科学教学要重视聋生观察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蕾;听障儿童听觉和言语特征及其关系的研究与训练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星;听障儿童韵律词重音的声学特征及生成特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金秀;听障儿童嗓音特点及其评估模式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程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龚志武;远程开放大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春;中美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养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存超;河北省农民教育培训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敬师;中西方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陈彦;初中阶段聋生与健听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状况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宇;残疾儿童教育之中美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艳丽;陶行知与弗莱雷成人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晓冰;我国培训业战略模式选择与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商庆高;工读学校学生与普通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移情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谢德蓉;新老两代家长对幼儿期望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何露露;成人学习动机的性别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06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90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