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男孩幼小衔接家庭教育偏差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7-09-25 10:59

  本文关键词:男孩幼小衔接家庭教育偏差及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男孩 幼小衔接 家庭教育 偏差 对策


【摘要】:幼小衔接是指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通过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一系列的工作,以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教育阶段到小学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过程。从幼儿到小学生,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但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不少孩子入学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与学习,以至影响教育目标的完成。 本论文从国内外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时间不长,其中,我国大多数研究者侧重于从学校、教师、家长的角度出发,寻找幼小衔接的问题和方法,而专门针对学龄前后的男孩的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研究文献很少研究现状入手,参考相关文献、进行个案调查、家庭教育访谈、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首先提出影响我国男孩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的因素主要包括中国父母的育儿观、应试教育理念、社会赋予男孩的角色定位、现代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现有学校教育教学模式。 其次,论文强调采取家庭应该根据学龄前男孩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与幼儿园、小学密切配合,采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其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里包括两层意思:首先,家长需要纠正哪些男孩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另一方面,家长需要如何改变教育方式来满足男孩能平稳过渡到小学的需要。我国城市男孩幼小衔接家庭教育存在的偏差包括忽视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重视智育、忽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缺乏一贯性和一致性、缺乏规则和任务意识的培养、忽视合作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培养、缺乏正确的男孩教育观。针对6岁左右学龄男孩的身心发展特点,家庭在其幼小衔接过程中采取的对策包括树立科学的男孩发展观、家庭成员目标一致、求同存异、家园(校)配合、社会资源的利用以及家长需做的具体准备。
【关键词】:男孩 幼小衔接 家庭教育 偏差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有关男孩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的研究现状10-11
  • 1.2.1 国外有关男孩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的研究现状10
  • 1.2.2 国内有关男孩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的研究现状10-11
  • 1.2.3 现有研究的局限11
  • 1.3 主要研究目标和手段11-12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2
  • 1.5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结构12-13
  • 第二章 影响我国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的因素13-18
  • 2.1 幼小衔接的定义与目的13
  • 2.2 影响我国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的因素13-15
  • 2.2.1 中国父母的育儿观13-14
  • 2.2.2 应试教育理念14-15
  • 2.2.3 来自社会学校的压力15
  • 2.3 影响我国男孩家庭教育的因素15-18
  • 2.3.1 社会赋予男孩角色定位及育儿观15
  • 2.3.2 无孔不入的大众传媒15-16
  • 2.3.3 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16
  • 2.3.4 现有学校教育教学模式16-18
  • 第三章 我国男孩幼小衔接家庭教育偏差18-25
  • 3.1 忽视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18
  • 3.2 注重智育,忽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18-21
  • 3.2.1 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18-20
  • 图1 父母在孩子的培养、教育方面花费精力比较图19-20
  • 3.2.2 忽视良好生活习惯培养20-21
  • 3.3 教育影响缺乏一致性21-22
  • 3.4 缺乏规则和任务意识的培养22-23
  • 3.4.1 缺乏规则意识的培养22
  • 3.4.2 缺乏任务意识的培养22-23
  • 3.5 忽视合作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培养23
  • 3.5.1 忽视合作意识的培养23
  • 3.5.2 忽视独立能力的培养23
  • 3.6 缺乏正确的男孩教育观23-25
  • 3.6.1 认为男孩就该像“男孩”23-24
  • 3.6.2 要求男孩像女孩一样细致安静24
  • 3.6.3 要求男孩像成人一样自制24-25
  • 第四章 男孩幼小衔接家庭教育对策25-34
  • 4.1 树立科学的男孩发展观25-27
  • 4.1.1 顺应男孩的心理生理特点25-26
  • 4.1.2 幼小衔接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核心26-27
  • 4.1.3 全面均衡发展27
  • 4.2 家庭成员目标一致、求同存异27-30
  • 4.2.1 母亲的角色27-28
  • 4.2.2 父亲的角色28-29
  • 4.2.3 祖辈的角色29-30
  • 4.3 家园(校)积极配合30
  • 4.4 社会资源的利用30-31
  • 4.5 幼小衔接需要男孩家长落实的具体准备31-34
  • 4.5.1 激发男孩上小学的兴趣,增强男孩的信心31
  • 4.5.2 家长接受幼儿园、小学的专题指导31
  • 4.5.3 调整男孩作息时间,生活有规律调整好男孩的作息时间31
  • 4.5.4 培养男孩的自理能力31-32
  • 4.5.5 为男孩创设良好家庭学习氛围,养成每日读书的习惯32
  • 4.5.6 对男孩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32-33
  • 4.5.7 对男孩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学会与老师同学交往33-34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34-35
  • 5.1 总结34
  • 5.2 展望34-35
  • 参考文献35-36
  • 附:调查问卷和数据统计结果36-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声平;杨晓萍;;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清允;幼小衔接在国外[J];家教指南;2005年05期

3 郭永红;德国中学生打工现状分析及其对我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启示[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5年03期

4 杨雄;;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探索与争鸣;2007年02期

5 梁淑珍;;中国家庭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声平;幼儿语言入学准备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廖旺宇;面向分类预测的增量关联规则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16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916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4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