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与父母教养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隔代教养与父母教养的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从隔代教养与父母教养的行为方式、教养效果的比较等角度,对隔代教养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认为隔代教养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该领域的研究者应采用权威性较高的测量工具,采用追踪设计进行跨文化的实证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作者单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隔代教养 儿童 个性 社会性发展
【基金】:2011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J11WH08)经费资助
【分类号】:G78
【正文快照】: 隔代教养是祖辈家长对孙辈进行看护和养育的一种教养方式,也有研究者认为,隔代教养是指父母不在的情况下由祖辈抚养孙辈的方式。作为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而非制度化的教育方式,隔代教养有内涵上的独特性和方式上的多样性,深入挖掘隔代教养的教育意义,进一步发挥其教育优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金花;上海父亲育儿态度和观念的代际比较[J];心理科学;1995年04期
2 孔屏;周利娜;刘娟;;祖父母教养与孙子女情绪适应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裴丽颖;祖父母教养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静华;欧阳文珍;;隔代养育利弊的心理学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2 张璐斐,张琦光,施小菊;青春期父母教育方式的调整与亲子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0期
3 朱俊卿;;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下农村父母的孝道观念探索[J];理论界;2007年08期
4 张伶;;依恋理论对婴幼儿依恋关系建立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12期
5 孔屏;邢晓沛;权福军;;祖父母教养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儿童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陶沙,董奇,林磊,曾琦;母亲对幼儿生理与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及反应性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2期
7 刁钟伟;郑钢;;父母养育目标的文化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8 孔屏;周利娜;刘娟;;祖父母教养与孙子女情绪适应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8期
9 李星;;试论单亲家庭隔代教育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8期
10 王翠丽;孟庆跃;李慧;李军;李林贵;赵苗苗;;贫困民族地区儿童心理发展母亲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亚敏;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迎春;3-6岁幼儿祖辈教养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张英琴;0-1岁儿童的母亲育儿焦虑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影;农村儿童家庭教育中祖辈与父辈冲突的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雷宁;家长及隔代教养者对2-4岁儿童游戏活动的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衍;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与家庭环境关系的城乡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英蕾;青少年自主性、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7 裴丽颖;祖父母教养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娟;农村母亲教养观念与女童自我意识的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谢德蓉;新老两代家长对幼儿期望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曲闯;城市婴幼儿家庭育儿环境的当代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洁华;人本主义对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2 刘凤瑜;儿童青少年抑郁发展的状况与特点[J];教育改革;1997年02期
3 刘金花;上海父亲育儿态度和观念的代际比较[J];心理科学;1995年04期
4 王极盛,邱炳武,赫尔实;中学生抑郁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裴丽颖;祖父母教养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瑛;;离异家庭子女性格研究及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2 晓喻;;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个性[J];家庭与家教;2007年12期
3 马丽欣;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版);2001年04期
4 盛洁;严从根;;儿童羞愧感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J];小学德育;2010年19期
5 朱跃华,丁仁峰;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个性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11期
6 晓喻;;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个性[J];好家长;2008年04期
7 赵化腾;;调教固执孩子的四法[J];农家致富;2009年06期
8 余红兵;;关于孩子说谎的小实验[J];父母必读;1990年10期
9 王连洲;正确处理当代家庭教育中的几对关系[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年06期
10 刘浩强;;家庭系统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理论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初源芳;;第一讲 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2 刘全礼;;维列鲁学派与特殊教育咨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会昌;张光珍;;母亲养育方式的连续性及其对儿童社会能力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蔡玲俐;;培养自尊心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5 张卓越;;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康复中的作用[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赵亚萍;;浅谈智障儿童同伴关系的培养[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笑红;你能给孩子的最好工具是一把铁锹[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记者 代刚 乔虹;聚焦家庭教育儿童发展[N];中国妇女报;2006年
3 长春东子心理咨询事务所 东子;隔代教养难以替代父母之爱[N];健康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杨纯;啥样的家庭早教更科学[N];科技日报;2010年
5 陈征微;给孩子开发智力,有部旧手机就行[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本报记者 周大彬;叛逆心很强的孩子光严教是不够的[N];丽水日报;2007年
7 姚敏;关注孩子成长 家长从四方面入手[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8 吕小红 杜军 贺淑曼 等;放开谁的手都不是理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容小翔;小孩吵架该帮谁[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10 姜澎;别用爱向孩子转移压力[N];文汇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蕾;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飞艳;社会学视野下农村0~3岁婴幼儿隔代教养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王文珍;隔代教养大学生的生活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雷宁;家长及隔代教养者对2-4岁儿童游戏活动的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海华;0-3岁儿童隔代教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娜;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袁曦;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分析:基于杭州市学龄前儿童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廖莎;父母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何海波;辉辉的外地生活[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建国;童年危机及其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娟;农村母亲教养观念与女童自我意识的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17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917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