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属性、分类及路径选择——基于对丝绸之路甘肃段的观照
发布时间:2022-07-29 11:10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属性的不明确,会导致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出现随意性、泛化性等诸多问题,制约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与分类进行了探讨。以丝绸之路甘肃段为重点考察地域,提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增强民族传统体育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创新非遗要素的生产性活态保护思路;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力度;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
2 丝绸之路甘肃段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3 丝绸之路甘肃段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困境
3.1 保护现状
3.1.1 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非遗普查、申报工作
3.1.2 入选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数量偏少
3.1.3 缺乏具体的分类保护标准
3.2 保护困境
3.2.1 传统的思维意识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遗保护工作
3.2.2 归类界限模糊导致保护泛化
3.2.3 创意性开发不足导致活态保护机制缺乏
4 丝绸之路甘肃段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
4.1 增强民族传统体育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
4.2 创新非遗要素的生产性活态保护思路
4.3 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
4.4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力度
4.5 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纲[J]. 白晋湘,万义,龙佩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01)
[2]弱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刍议——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J]. 刘芝凤,和立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01)
[3]30年“体育”之争的再审视——以文化再生产理论为视角[J]. 秦立凯. 体育学刊. 2017(06)
[4]在社会变迁中重构公共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与保护路径的再思考——基于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案例观照[J]. 张青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5]甘肃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 常洁琨.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6]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新分类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闫艺.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7]公益诉讼: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新思路[J]. 王卓.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3(04)
[8]论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其保护[J]. 华志,卢兵. 贵州民族研究. 2010(01)
[9]社会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 娄章胜,袁校卫,陈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11)
[10]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 倪依克,胡小明. 体育科学. 2006(08)
博士论文
[1]非物质文化视野下丝绸之路(陕西段)整体性保护研究[D]. 刘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66355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
2 丝绸之路甘肃段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3 丝绸之路甘肃段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困境
3.1 保护现状
3.1.1 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非遗普查、申报工作
3.1.2 入选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数量偏少
3.1.3 缺乏具体的分类保护标准
3.2 保护困境
3.2.1 传统的思维意识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遗保护工作
3.2.2 归类界限模糊导致保护泛化
3.2.3 创意性开发不足导致活态保护机制缺乏
4 丝绸之路甘肃段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
4.1 增强民族传统体育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
4.2 创新非遗要素的生产性活态保护思路
4.3 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
4.4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力度
4.5 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纲[J]. 白晋湘,万义,龙佩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01)
[2]弱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刍议——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J]. 刘芝凤,和立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01)
[3]30年“体育”之争的再审视——以文化再生产理论为视角[J]. 秦立凯. 体育学刊. 2017(06)
[4]在社会变迁中重构公共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与保护路径的再思考——基于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案例观照[J]. 张青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5]甘肃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 常洁琨.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6]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新分类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闫艺.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7]公益诉讼: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新思路[J]. 王卓.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3(04)
[8]论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其保护[J]. 华志,卢兵. 贵州民族研究. 2010(01)
[9]社会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 娄章胜,袁校卫,陈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11)
[10]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 倪依克,胡小明. 体育科学. 2006(08)
博士论文
[1]非物质文化视野下丝绸之路(陕西段)整体性保护研究[D]. 刘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66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666355.html